日本房產信息—日本房產信息查詢網站
來源:環球時報
日本《日本時報》5月3日文章,原題: 廢棄房屋將填滿日本的未來日本所面臨的人口問題有多嚴重,人們往往很難理解。它帶來的某些跡象讓人大跌眼鏡,尤其是廢棄房產數量的陡增,這些房產多數集中在農村地區。它們不僅為社區帶來隱患,更會拖垮地方財政。同時,它們也為富有創造力的企業家和城市管理者帶來了機遇。
日本丹波筱山市倒塌的廢棄房屋(視覺中國)
廢棄房屋增加逾八成
日本總務省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去年10月份日本共有899萬處空置房屋,相比5年前增加了50萬處。這一數字占日本房屋總量的13.8%。野村綜合研究所更是在去年大膽預測,到2038年,如果沒有發生大規模拆除,空置房屋的總量將高達2300萬處,占全日本房屋總量的31.5%。
廢棄房屋高達385萬處,占總數的5.9%。相比上次調查,廢棄房屋增加36萬處,比20年前增加逾80%。總務省預測,2030年,廢棄房屋將高達470萬處。
這些房屋有許多危害,若保養不當,它們在極端天氣下會坍塌或解體,脫落的瓷磚、墻板或其他材料可能傷害到附近的人和建筑。空置房屋可能會滋生蟲子、老鼠,威脅人們的健康。同時,地方房價也會受到影響。
當房屋閑置時,由于失去了業主和租戶所支付的物業費用,整個建筑群的經濟效益都會受到影響。空置或所有權不明的設施還會影響稅收,給城市和地區的財政收入帶來損害。
“消失的日本”
除了廢棄、空置的房屋,土地廢棄比例也在上升。2016年,共計有410萬公頃土地無人認領,占全日本面積的11%。更有人預計,到2040年,這一數字會增至19%,比北海道面積還大。這一點同樣有很大危害。2016年,土地所有權不明導致了1800億日元(1億日元約合464萬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到204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至310億日元。如果維持現狀,損失將累計達到6萬億日元的天文數字。
有評論家認為,這一切都反映了“消失的日本”這一宏觀問題。由民間專家組成的人口戰略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日本現有的1729個市町村中有744個——即總數的43%——將面臨消失的風險。造成這一慘劇的首要因素,就是人口的銳減。日本人口已連續16年處于負增長狀態,按現有趨勢,到世紀末,日本人口將減至2023年1.24億人口的一半。
有研究估算,當老年人搬家或去世后,將有59%的房屋轉化為空置狀態。(隨著日本老齡化的加速和死亡率的上升,這一比例還將持續攀升。)因為后代們往往不愿或無力維持或支付稅費。而由于住宅稅率比空置土地稅率更低,人們往往不愿拆除已有的建筑。
房屋流動水平也較為低迷。日本存量房市場規模不大。官方數據估算,2018年房屋交易總量中僅有15%為二手房交易;而在美國,二手房的比例要占81%。人口的銳減和新房屋的建設,意味著現有存量房并未得到足夠關注。20年后,將有437萬處公寓達到40年房齡,這些保存不當的房子注定很難流入交易市場。
政府應重新規劃“空屋”
當房產被遺棄或閑置時,賦予政府更多的執法權也不失為一種手段。2015年,日本頒布了一項法令,允許地方政府在規勸無果時,發布警告或房屋。后來該法令被修訂為僅適用于公寓,但執法過程并不順暢。此外,還可以鼓勵閑置資產的購置和重新規劃。遠程工作模式可能會促進遠離都市的住房需求。低廉的房價、更大的住房面積很有吸引力,當通勤成本降低時更是如此。
如今,許多在日外國人都會考慮購買廢棄房產并重新裝修。這種想法很好,但翻修費時費力,其規模也很難影響到整體形勢。
政府應對空置房產重新規劃。游客規模和小眾旅游線路需求的增長,為日本欠發達地區提出了全新的居所需求。盡管成本很高,且需要國家和地區政府的支持,但這種路線是可行的。通過區域規劃和稅收手段,可以刺激房產重建和再利用。對尚未使用或業主不明的房產,可以選擇加大征用力度。此外,還可以展開整體規劃,讓想要抓住機遇的企業群策群力;通過對全國房產和資源的統一注冊,將企業和業主聯系起來。
同時,精簡繼承制度,為遺囑撰寫和財產聲明提供便利,也能帶來一定的助力。要想有效改變現狀,城鄉政府應積極響應,重新為轄區內空置和廢棄的建筑物規劃用途,聯合企業家展開實踐和創新。(華澤勛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