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是什么意思_房產稅指的是
導語:2017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發行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一書中,中國財政部長肖捷文章表示,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似乎這個信號說明了我國征收房產稅或許勢在必行。可到底什么是房產稅?征收房產稅真的能抑制房價上漲嗎?種種疑問一直縈繞在我們腦海。
房產稅征收的到底是什么
房產稅
對房產征稅,實際上是對房產腳下的土地征稅(應該叫地產稅)。因為你房產坐落于這個位置,享受了周邊的公共設施的便利性,所以需要為此付費。這是房產稅的法理基礎。你交的房產稅也都用于社區公共設施的改善,進一步增加了你的土地的價值(體現于房價的上漲)。中國的土地本來就不是房屋所有人的,而是房主向政府租賃來的。所以從理論上講,土地周邊的公共設施的改善帶來的土地增值,并不屬于房主,在土地使用權到期之后,國家是有法律依據將土地收回,或者重新估價,按照新的使用權價格再次出租的。因此,作為土地的租賃者,中國房主有什么理由為了不屬于自己的財產繳稅呢?
房產稅真的能降低房價?
房產稅能降房價?
我看未必,實際上沒有什么證據表明,美國式的房產稅有助于降低房地產泡沫的形成。對比美國和德國這兩個經典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就可以發現:沒有(或極低)房產稅的德國(德國房產稅算下來基本是總價值的千分之一左右),其房地產市場的走勢遠比有房產稅的美國平穩的多。在過去幾十年里面,德國素以房價低而穩定著稱于世。而美國倒是經歷了著名的房地產泡沫,引發了全球的經濟危機。而德國的經驗表明:在交易環節征收重稅,加上大量的房屋供給,才是解決房地產市場波動的不二法門,和有沒有美國式房產稅并沒有多大關系。
舉個例子來講,國家對出租房征稅對出租房征稅,其稅收負擔必然會在房東和房客之間分攤,具體的分攤比例由當時的市場情況而定。在大城市,由于中國城市化進程還在繼續,新人口流入,對租房需求略顯剛性,那么這樣的稅收負擔就會主要由房客來負擔。這是經濟學最基本的道理。而對于小地方來說房子出租不出去的話,就會出現大量二手房的買賣,這樣下來房價低的地方房價更低反而對房價高的地方來說倒是沒有影響。意思就是說富者恒富,窮者更窮。
現有中國特色的土地批租制度是適應我國現階段發展需要的好制度
中國政府現有的土地批租制度解決了發展中國家城市發展初期對資金的迫切需求,是一個適應當前發展階段的好制度,不應該輕易否定。現在有一種不好的研究風氣,那就是沒有具體分析制度實現的前提條件,一味地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現行制度。不少人認為應該征收房產稅的一個下意識理由是:美國德國等西方國家都在征收,我們為什么不能征收?
房產稅或許是對40年成果的否認
這樣的邏輯忽視了:我們是處于高速城市化的發展中國家,地方政府對資金的需求是為了建設城市基礎設施;而發達國家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城市基礎設施。這兩種不同任務對資金的需求等級是不同的,建設費用遠遠高于維護費用。而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的金融市場又不如發達國家來得完善,所以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相對困難而且成本較高。
所以,目前我們的重心應該放在在現有制度情況下的改革上而不是征收一種新的稅種。
歡迎各位留言,關注,評論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