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電商-房產電商渠道
這個問題十分嚴峻
還有不到一個月1100萬高考生角逐高考,1076萬大學畢業生爭搶飯碗,何去何從?
與此同時,一些大的企業阿里、百度、京東、騰訊竟然也紛紛大面積裁員。
也就是說,一千多萬畢業生不僅要要與同屆PK,還得與那些失去崗位的企業老員工競爭,這是一個十分殘酷的現實。
就業難,難就業,真的僅僅是因為疫情嗎?
時間回到二三十年前,那時候三百六十行,大家按部就班、各司其職,物質可能不太豐富,自給自足、養活一家老小不成問題。
后來,我們發展得太快了!一個房地產,一個電商,似乎成為每座城市發展的趨勢和繁榮的標志。
一、首先是房地產。每座城市想體現自己的與時俱進,提高數據漂亮的GDP,唯房地產馬首是瞻:不斷涌現的“地王”、不斷上漲的房價、不斷開發的樓盤和大型商場,似乎一切欣欣向榮。
一個房地產牽扯到500多個行業,2000多個專業,一好俱好,一損俱損。
房子真的那么好賣嗎?商圈真的有生意嗎?
一個普通人無條件、無背景如果不耗盡三代人的積蓄,拼挪借貸,很難買得起一套房。
而一個小區、一個城市的總人口就那么多,接二連三的建設購物廣場,導致的結果是不斷分流,最后大家都沒生意做。
所以,近五年,空置的樓盤越來越多,冷落的商圈越來越多,由此導致的斷供潮也越來越多。
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是,500多個行業,2000多個專業,逐漸淡化,一起惡性循環。
二、電商的崛起,帶給了大部分人便利,也帶給了一部分人傷害。
從廠家到消費者,沒有代理商、經銷商賺差價,快遞直接到門口。
電商確實帶給了人們實惠和便利。
也同時帶給傳統的經銷商、實體店經營者,不可承受之重。
近五年,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繁華街頭,“出租”、“轉讓”、“虧本甩賣”等字樣比比皆是,人去樓空已時司空見慣。
我曾于2021年底去華中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武漢漢正街采貨,除了新建了幾座高樓大廈,增加了時尚潮流氣息,人氣已早不如從前。
和幾位曾經經常拿貨的老板閑聊得知:以前生意好的時候請七八個人,現在請不起就兩口子混個日子。疫情或許只是最后一根稻草,最大的沖擊還是來自電商。
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某次刷到一則小視頻,印象深刻:一位學者語重心長地講到:疫情或許并非壞事,它警示我們,這些年發現得太快、太浮躁了,我們需要靜下來反思現狀。
十分尷尬的是,當房地產和電商這兩大罪魁禍首還在掙扎時,直播帶貨又紛至沓來。
近二十年,我們的發展究竟是健康的還是太急功近利,這值得每個人反思。
愿所有失業者擁有一份工作,一切恢復正常生活!
創作不易,感謝您閱讀!
歡迎您點贊收藏,評論轉發!
(圖片源于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