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房產,平潭房產備案查詢網
福建人民都還記得,當年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時的口號是“用二十年再造一個廈門”。如今綜合實驗區已經成立15年,別說再造一個廈門,2023年平潭GDP是370.19億,只相當于廈門最弱的同安區的一半。就算不計平潭,福州GDP依然穩居全省第一。既然現實如此骨感,那再多給5年時間還能發展成什么樣?
不過話說回來,固然GDP還只是廈門的零頭,但平潭在某些方面確實很有廈門的影子。比如以前要是提起平潭的兩大支柱產業,很多人會想到是船運和挖隧道,可近些年提起這個話題,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旅游和房地產,這也是廈門的兩大拳頭產業。
平潭房價一度直逼兩萬,旅游出鏡率更是逐年上升,加上棒球、賽車等新奇的文旅業態搞得飛起,從這點上說,平潭走的路數和廈門相仿,稱之為“小廈門”沒什么問題。然而我們一看常住人口,平潭這些年究竟發展到了哪里去。
開發了這么多年,至今平潭常住人口依然是38萬多,甚至比20年前不增反減。按理說游客數量增加這么多,常住人口增長不至于裹足不前,那唯一的解釋就是本地人口持續不斷在流出,大量本地人在島上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依然要外出打工。
我們知道,一般說來人口流動規律都是沿海經濟發達的縣區流入,山區窮縣流出,發達地區常住人口多于戶籍人口。顯然掛上綜合實驗區牌子的平潭縣,人口特征和往年相比仍然沒有改變。
這些年來平潭旅游業雖有迅猛發展,但正如此前文章所言,文旅只是蚊子腿肉。事實上看一下統計年鑒我們就會發現,文化、住宿、餐飲這些在平潭GDP占比微乎其微,平潭的經濟支柱依然是建筑、房地產、運輸倉儲、批發零售、農林牧漁等產業。
前幾年平潭經濟增速尚可,但2023年的GDP增量相比2022年(367.71億)僅僅只有2.48億,突然間增長停滯。顯然這與樓市涼透息息相關,建筑地產已經無法拉動經濟發展,就算文旅產業再紅火又能提供多少就業崗位呢?其實從前幾年大批平潭剛需跑去福清東瀚買房,就可以看出當地居民并不富裕,本地高價房根本買不起。
今年除夕我發的文章題為《福州新區新年暢聊:濱海旅游僅半年,未來應有“第八區》,這“第八區”指的就是平潭。我希望福清、平潭能夠先后改區,這樣福州的發展又是一個飛躍。
然而這個愿景讓少數平潭人覺得不以為然,他們腦海中有一個十分自大的想法,覺得綜合實驗區是正廳級,和福州新區平起平坐,幻想著平潭將來能獨立建市。
那平潭有這個能力嗎?我們簡簡單單看一組數據,平潭去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有25.41億,截止2022年政府債務余額451.15億。這是什么概念啊?我們做個對比,去年福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4.1億,全市政府債務余額2196.99億。
試問,單憑平潭自身這點造血能力,要是省里不投錢,別說這四百多億本金,光是利息能不能還得起?而且這些還是最公開透明的政府債,還沒算上城投債、非標債等隱形負債。所以,將來福州要把平潭改區,首先就得面對這個難題,這幾百億的負債該如何扛得起。
去年GDP近乎零增長,接下來房地產也不會再有起色,將來靠什么驅動經濟引擎?其實擺在平潭面前有現成的高分答卷可以抄,交出這份卷子的就是優等生羅源。
早年福州沿海各縣經濟比平潭更弱的是羅源,然而相比于平潭的增長停滯,羅源在2019年反超平潭之后繼續高歌猛進,去年增量34.1億,名義增長率高達8.2%,已經把平潭遠遠甩開。如今的平潭GDP總量淪落到福州墊底,甚至輸給了全是山區的永泰縣。
這些年來福州扶持羅源可謂不遺余力,石化、鋼鐵、煤電、新能源、船舶維修等產業項目大量落地,投巨資打造的牛坑灣填海項目還能增加工業用地上萬畝。有產業有就業,加之低廉的房價,羅源常住人口也在持續增長。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平潭的發展癥結究竟在哪里。再想想福建奔馳,大家會很慶幸東南汽車后來回到了福州自己手里。對于某些莫名自信心“爆棚”的人,我還想告訴他們,要不是福州投巨資建設了“一閘三線”工程,讓大樟溪的水流向沿海,平潭就連喝水都無法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