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房產;束河別墅房價
繼被曝光與小19歲的超模女友拍甜蜜婚紗照后,李亞鵬又在網上被大家羨慕了一把。
2月12日,李亞鵬為做短視頻,拿出自己壓箱底的古董寶貝:當年花2000多萬收藏的一套黃金首飾,據說價格已翻了幾十倍。
網友們不禁感嘆,難怪半個月前李亞鵬的麗山雪山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又被強制執行58萬,累計245萬時,李亞鵬不慌不忙,還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不過被“投資黑洞”李亞鵬玩爛尾的雪山小鎮現在怎么樣了?資本跑馬圈地的特色小鎮經濟,到底靠不靠譜?
彩云之南的麗江,風景優美,氛圍浪漫,向來是文藝青年心中的朝圣地,尤其是古城區小橋流水的布局、茶樓酒吧隨處可見的人文藝術元素,更令人心馳神往。
投資幾十個億的雪山小鎮,就在麗江束河古城附近,離打卡勝地玉龍雪山僅20公里。
在2012年,李亞鵬的雪山公司先是以1.635億元買下了這一片400多畝的土地,當時李亞鵬還是天后王菲的老公,在一場夫妻合體的發布會上,李亞鵬激動地在公眾前談起自己的旅游度假地產大項目,表示要在三年內追加35億投資,說得眉飛色舞,王菲全程黑臉一言不發,顯然極不贊成。
2013年,李亞鵬王菲離婚,不知道和此事有無關系。婚雖離了,李亞鵬對自己的小鎮項目卻更加上心,他找到泰和友聯一起合作,拉來6000萬投資。
但泰和友聯卻是個精明的主,提出投資可以,要保證收益不少于1個億,而且在3年開發期滿必須兌現4000萬元,這就也后來雙方對公簿公堂埋下了伏筆。
雪山藝術小鎮熱熱鬧鬧辦了起來,成片的別墅區,好看是好看,價格卻也不便宜,開盤價就達到一萬七一平米,一套兩三百平的別墅,沒有四五百萬下不來,大戶型甚至要上千萬元。
奇葩的是,到了2021年,雪山藝術小鎮的房子均價仍在這個價位,七年過去了,在各地房價急劇攀升的時代,雪山藝術小鎮房價原地踏步,且有下跌趨勢。
李亞鵬不是沒努力過,他利用自己的明星光環,找了眾多圈內好友站臺助力,但房子就是賣不動,不僅如此,一開始游客如云的雪山藝術小鎮漸漸門庭冷落,無人光顧沒有收益,資金鏈徹底斷裂,無奈之下,李亞鵬只能將手中的股權,賤價轉給了陽光100集團。
2021年,有位博主拍了李亞鵬藝術小鎮的圖片,現場雜草叢生,荒無人煙,一片頹敗之相,這在網上引發熱議。
但李亞鵬并不承認自己投資的項目爛尾了,他發布視頻稱該博主拍的是“雪山小鎮”,而并非“雪山藝術小鎮”,稱小鎮有客房收益、還有各種活動門票收益,房產也在銷售中,經營狀況良好。
然而有心人調查發現,雪山藝術小鎮已完工仍未出售的建筑面積為26335平方米,這么多一直賣不動。
而在之前,投資6000萬沒有聽到錢響的泰和友聯,曾一怒之下把李亞鵬告上法庭,這段債務糾紛,惹得輿論大嘩,李亞鵬也鬧得灰頭土臉,不管他承不承認,他的這個特色小鎮終究沒有獲得夢想中的風光。
說到爛尾的投資項目,李亞鵬只算滄海一粟,好歹雪山藝術小鎮還在經營中,時不時辦個演唱會藝術節,還是有機會起死回生的,而有些項目,直接是關門大吉,就地拆除。
比如陜西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顯然易見,想吃著名小說《白鹿原》的紅利,書中渭河平原白鹿原上幾代人的故事,蕩氣回腸,有很多忠實讀者,改編的電視劇電影更是收割一大批粉絲,投資方正是看中這一點,用3.5億元打造了一個民俗文化村,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靠著匆匆搭建的仿古一條街,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開園了,當天迎來12萬游客,確實熱鬧,但很快就日漸蕭條。
因為這里既沒有自然奇觀,又沒有人文積淀,打著白鹿原的名頭,卻沒有體現民俗文化氛圍,園區就是賣油潑面這類常見的小吃,價格還比外面貴,游客來了第一次就不想來第二次。
為了博人氣,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想了種種方案,辦燈光節、風車節等五花八門的活動,但游客都是沖著白鹿原的文化名片來的,這些活動和傳統民俗毫無關系,曇花一現也就不可避免了。
再后來,白鹿原文化村還被曝出擅自占用土地的問題,2020年3月發出拆除公告,從開園到歇業不過短短四年。
與之類似的還有成都龍潭水鄉,投資高達20億元,打出了“清明上河圖”的旗號,峻工時,鋪天蓋地的宣傳使其紅遍全國。
然而清明上河圖是北方文化,成都龍潭水鄉的仿古建筑卻是江南園林風格,更將紅樓夢中等其它文化元素雜糅其中,本末倒置,有東拼西湊的混亂感。
沒有找準文化定位,特色景區看不到自身特色,和其它任何一個人造的古鎮沒區別,自然失去了吸引力。
2013年龍潭水鄉開業,游客高達十多萬,之后就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一樣高開低走,游客越來越稀少,只有少數老年游客在閑逛。
里面的辦公樓大院,也是仿古樣式,占地138畝,但已是爛尾狀態,院中荒無一人,遍地雜草,只能等待被整體收購。園區商家沒有營業利潤,租金又高,導致店鋪紛紛關門,沒有關門的商家也在勉強苦撐,一些游樂項目因資金鏈斷裂,已經無法運營。
李亞鵬的雪山藝術小鎮、成都龍潭水鄉,以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其實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現象:特色小鎮。不久前網上流傳出一份“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這三者均在名單之中。名單稱至少有100個這類小鎮后繼發展無力,已面臨無人問津的死亡結局。
2013年國家提出振興鄉村的大戰略,給特色小鎮的建設項目吹來縷縷春風。2014年杭州云棲小鎮的亮相,吸引了社會廣泛關注。2016國家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共127個,特色小鎮的創新模式激發了新的經濟活力。
之后資本入場后,開始跑馬圈地,一哄而上盲目發展小鎮,小鎮遍地開花,卻都大同小異、毫無特色,縱然一時奪人眼球成了網紅,但帥不過三秒,游客慕名而來失望而歸,特色小鎮門前冷落車馬稀,最終只能走向死亡。
特色小鎮問題出在哪?關鍵在于這種批量生產的方式,急功近利的心態。走進這種小鎮,看到的要么是似曾相識的建筑物,要么仿古的亭臺樓閣樣式,比如成都龍潭水鄉;要么是照貓畫虎的歐美樣式,比如常德德國小鎮。
然而當地并沒有相應文化做支撐,這種憑空嫁接、層次混亂的設計方式,只能博得一時新鮮。
特色小鎮沒有特色,這是最大問題,小鎮名字取得再好,但名不副實空有皮囊,李亞鵬的雪山藝術小鎮,吸引人的點在于藝術,但打著藝術旗號,實際是搞房地產開發,別墅積壓了一大片。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落足點應是民俗文化,但大家看到只是一溜的小商店、小飯館,售賣的是粗制濫造的小工藝品和家常菜,民俗在哪?文化在哪?只能看見小鎮充斥的商業銅臭味。
除了風格上的同質化,后期的經營與管理也是個大問題,小鎮配套設施跟不上,交通乏力,衛生堪憂,也令人望而卻步。
做得好的特色小鎮,都是自身定位精準,有厚重的文化底蘊,經得起時光的考驗,而且,比如烏鎮,是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一,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木雕、石雕做工精致,泛舟游鎮,濃郁的江南水鄉情調令人沉醉,既傳統又時尚。
浙江一帶有很多新興卻也紅火的特色小鎮,因為村莊改造提供大量地產,同時浙江有諸多知名企業,激發龐大的市場需求,宣傳也到位,將歷史文化與生態旅游融為一體。
2018年,國家對特色小鎮進行測評,淘汰整改了419個“問題小鎮”。2021年,發改委實施《關于印發全國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導則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對特色小鎮嚴格管理,要求人均GDP少于1萬美元省份的清單內特色小鎮原則上不多于50個。這意味著,有更多的中國特色小鎮將慘遭淘汰。
優勝劣汰是正常社會現象,特色小鎮想做得長久,還是要在“特色”二字上下功夫,找準自身定位,綻放屬于自己的獨特魅力。
作者:玲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