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邊房產-北京周邊房產項目
文丨心蘭書華
編輯丨心蘭書華
“位于知名旅游城市,且面積超過一百平方的海景房!”,普通人聽到這樣的廣告介紹,就算是高達千萬,也會有不計其數的人搶破頭也要買。
畢竟中國人對房子的執念非同一般,特別是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景房。
但是在乳山,全國人民的夢中情房低至20萬也無人問津。
不僅如此,乳山還喜提“鬼城”的名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么尷尬的局面呢?
山東省乳山市因境內有一座特別的山峰大乳山,故得名乳山市。
很多人這輩子也見不到幾個90歲的長輩,但是在總人口不到60萬的三線城市,高壽的老人家竟隨處可見,乳山市也因此喜獲長壽之鄉的美名。
我們的老祖宗追求長生不老,身為后代的我們也不甘示弱,記者爭相報道山東省這個長壽之鄉,人們開始研究住在這里的人長壽的原因,一時間引起不少人的關注與熱議。
主流意見大概總結為這幾個:慢節奏的生活、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質自然環境且空氣質量高。
乳山市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它擁有了好幾個A級旅游度假景區,萬畝海邊護林帶、最美海岸線、聯合國點名夸獎的宜居城市等標簽,讓國人趨之若鶩。
這小小的海濱城市在大大小小的假期中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游客,也迎來了野心勃勃的房地產商們。
房地產商在最美海岸線上蓋起漂亮的海景房,給無數游客造了一個個美夢,讓他們認為在這里買房就是給自己買了一個桃花源。
等將來七老八十退休的時候,聽著海浪的聲音入睡,早起在海邊散步,這畫面想想都覺得人間值得。
對于一個遠離經濟中心區的三線城市來說,無法消化太多人的野心,也承載不了這么多人的夢想。
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旅游圣地,跟風的游客們有了其他的選擇。
隨著來乳山旅游的熱度褪去,一開始在乳山買房的人通過自己的真實體驗,重新評估之后紛紛打出了差評,給出許多的負面反饋。
年輕人辛苦工作貸款買房,卻沒辦法長期呆在這里,而且這里去任何地方都很不方便,所以只能假期的時候來待幾天。
這樣一來,就相當于房子一直閑置著,就算是要出租,也相當困難,因為并沒有那么多外來人口,本地人都有自己的房子,不會選擇租房。
買房在這里過退休生活的年長者,則是嫌棄出行不便,四季溫差極端,夏季很熱,冬季很冷,沒有供暖,夏季冬季都依靠空調的話,生活成本大幅度提高。
痛定思痛決定將房子轉賣出去的人們,卻發現自己幾百萬購入的房子,價值已經跌了20多層樓,不足之前的十分之一,生生地將房子爛在了自己手里,苦不堪言。
生活交通的不便利,醫療水平有限,經濟活力不足,種種原因讓年輕少壯們遠離了乳山。
人口越來越少,當初激情投資的房地產商們只是給這座城市留下了一堆沒有人要的“鬼屋”,讓它顯得更加空蕩蕩。
在我們這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社會盡力不斷在發展,為求生存的人們不約而同往一線城市聚集。
不止乳山這一個邊遠小城成為人煙稀少的“鬼城”,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都有類似的例子。
位于北京天津的中間地帶,廊坊曾經是北漂一族得以喘一口氣的棲息之處,但最終廊坊也成為壓倒許多北漂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7年以前,由于廊坊的地理優勢,接壤北京天津,房價及生活成本卻比這兩座一線城市低很多,成為許多人雙城生活的選擇。
北京天津的房價漲上天,北漂務工的人們已經不抱希望,但習慣了賺快錢的房地產商們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處于一線城市的他們開始對周邊的城市下手。
位于漩渦中心的廊坊,對于這些投機者來說無疑于一塊肥肉。
利用信息差與輿論,廊坊的房價被房地產商們從幾千塊炒到了幾萬塊,能賣出去是好事,賣不出去的就等著拆遷,前進后退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飆升的房價造成物價瘋漲,堅持北京夢的人咬咬牙搬進京城的角落,夢想破滅的人們收拾行囊回到老家。
當然被壓縮的不只是外地人的生存空間,沒有資產本地人一看自己的家鄉也無法容身,紛紛往外發展。
經過了限購政策及疫情洗禮,脆弱的泡沫最終破滅。
廊坊的房價跌回了3-4千,但出逃的生產力無法輕易回流,消費力大幅度降級的人們不敢再輕易購置房產。
蓋好的樓房沒有人接手,甚至有一些項目無法如期完工,成為爛尾樓,就這樣安靜地成為城市的一個標志,本就失去生氣的城市增添了一絲落寞。
人均萬畝草原的鄂爾多斯,因為豐富的煤礦資源,出了名的地闊人稀。
工業大發展的時候,最有錢的就是煤老板們,而鄂爾多斯的煤老板占了全國的一半以上,煤老板在民間還有一個雅稱叫做“暴發戶”。
當你突然擁有了巨額財富,你會怎么花?
鄂爾多斯給了一個反面示范,那就是瘋狂蓋房,蓋各式各樣的房,蓋金碧輝煌的房。
有錢有地,很快鄂爾多斯的各種新樓房,新建筑雨后春筍般落在了大地上。
巔峰時期房價甚至上萬,但這里的人口并沒有一般內陸城市那么多,人們對于房子的需求程度相比較其他城市是小得多的。
處于供遠遠大于求的情況,那么房子蓋得再大再漂亮,沒有人去買去住,一樣荒廢在那里。
終后房價跌至3000元也無法有效提高入住率,慢慢地也就成為人們眼中的“鬼城”。
“賣掉一線城市的房子,去鶴崗花幾萬塊買房養老。”曾經在網上看到的新聞,一度覺得很荒誕,但也實實在在有人去過這樣的人生。
鶴崗的低廉房價在那些年好像是第一批躺平者們的天堂一樣,在各種平臺寫著煽情的文字,訴說著自己的鶴崗情懷。
以真實的視角去看鶴崗是怎么樣的?名副其實的鬼城。
作為早期發展重工業城市之一,隨著重工業的衰退及轉型,無法成功找到替代產業發展自身經濟,鶴崗衰敗的結局是注定的。
經濟發展萎靡不振,城市建設停滯不前,早些年因為發展重工業被過度開發的環境也無力修復,空氣污染,水質污染,種種不利于人類生存的因素,在這種城市聚集,與其說它是天堂,不如說它極富“末日”氣息。
不管是買房的還是賣房的,終歸是人類無止境的欲望擴張,親手造就了一座又一座鬼城。
嚴寒的冬天吹著刺骨的冷風,仿佛看不到盡頭,暖陽好像離我們很遠,但希望你懷抱美好,等到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都不必是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