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琳—房產琳哥
2022年,香港自回歸后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正式將接力棒交到下一任接班人的手中,她本人“解甲歸田”,過上了“林太”的生活。
對于香港首任女特首,她退休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以后將有什么計劃?這些都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而記者也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已經回歸家庭的林鄭月娥。
林鄭月娥表示自己接下來會繼續在香港租房住。
據了解,林鄭月娥在職期間年薪超500萬港幣,退休后除了必要的福利政策外,政府還給了她每個月8萬港幣的退休金。
這筆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林鄭月娥為什么不拿這些錢買房,而是一直租房住呢?
林鄭月娥在香港沒房子這件事,其實香港市民早就知道。
1998年9月,為了避免官員出現利益輸送和腐敗問題,香港地區開始執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政府高官及其副手、行政會議成員等政府公職人員都要申報,部分高官配偶也要申報職業。
申報時,須如實填寫利益申報資料,包括自己的動產與不動產,比如車子、房子。
林鄭月娥時任財務司司長,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提交了申報資料,就連自己丈夫的資料也同步申請提交。
財產申報制度的最大好處在于信息透明化,實現全民監督,可以有效杜絕官員。在社會公眾給予關注監督的同時,官員自身也可以產生約束感。
另一方面,相關監督部門也能根據實際收入對照實際利益情況,從而判定官員是否有的情況逐漸,在事情剛剛產生苗頭時及時懸崖勒馬。
香港年輕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一個喜歡賺錢,一個喜歡關心時政。
因此當香港地區開始執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后,不少人都會上網查閱官員利益申報資料。
在這份表格里,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林鄭月娥名下一共有三套房子。
其中兩套都在英國,還有一套在蘇州,不過都沒有人住。
英國有兩套房子很正常,因為他們夫妻二人曾經都在劍橋讀過書,兩個兒子也都畢業于劍橋,以后大概率會留在英國發展。
可讓人奇怪的一點是,林鄭月娥和丈夫都在香港工作、生活,為什么一直沒有在香港買房呢?
如果說英國的房子是給兩個兒子置辦的,那在蘇州置辦房子也可以理解為投資,或者喜歡這個城市所購買。
但從實用性上來說,顯然在香港購房更為實際。
為何林鄭月娥在別處置辦三套房產,卻一直沒在香港置業呢?
其實原因實再簡單不過,香港的房價實在是太高了,可以說高得駭人。
我們看港片的時候,經常可以發現,一處一百多平的房子里,往往是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
這難道是香港地區的風俗嗎?他們還比較注重這種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住,其樂融融的感覺?
其實不然,更多的原因是無奈,因為幾代人才能買得起一處房子。
而且港劇里那些房子在香港可謂“豪宅”,一般人根本沒機會住在一百多平的房子里。
香港的房價有多高呢?
香港買房子用的單位是平方英尺,換算成我們常用的平方米價格的話,數字就非常驚人了。
香港房價最貴的地方在港島區,這里即使最差的房子,一平方下來也要10萬元,稍微好一些的,一平方就要二三十萬,如果想住寬敞一些,戶型好、地段好的,一平方就要50萬元。
像林鄭月娥這樣一家四口,想要住得不這么擁擠,最少要100平的三居室,不算其余的手續費、裝修款,光是房子的全款就要兩三千萬。
所以當時手頭剛剛寬裕一些,想在香港置業的林鄭月娥,在跟丈夫看了一些房子后,發現自己心儀的房子總價都遠遠超過他們夫妻二人的經濟承受范圍,自己的那點積蓄和收入,根本不夠首付和月供。
當時的林鄭月娥完全是想買而買不起的狀態,這個情況持續了很久,一直到她升任香港地區的特別長官,她的年薪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那么這個時候的林鄭月娥,又為什么沒有買房呢?
林鄭月娥宣誓就職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后,她的經濟情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作為香港特首,可以全家搬到政府官邸禮賓府里,這為她節省了一大筆租房開支。
她的年薪此時有500多萬港幣,也只需要用于生活的日常支出,而她的丈夫作為大學教授,收入情況也不差,因此他們夫妻二人完全可以攢下一筆錢,在香港通過付首付的方式買一套自己的房子。
計劃很好,可這個時候有人插了一腳,非得摻和到我們國家的內務事中。
2020年6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
隨后香港特區政府發布新聞公告,林鄭月娥以行政長官的身份表示一定會支持并落實好《國安法》在香港地區的實施,表態《國安法》是中央從國家層面制定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從根本上堵塞香港在國家安全方面的漏洞,對香港早日恢復穩定而言很有必要,隨著國安法的實施,林鄭月娥也表示港區政府接下來將全力以赴聚焦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
從這些報道中不難發現,林鄭月娥是一個十分認同華夏人民一體,榮辱與共的人。
林鄭月娥在成為香港特區的行政長官后,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支持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一個中國的理念,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無論何時都以國家利益為第一。
因此林鄭月娥受到美國資本主義的“攻擊”已經不是一次兩次,而林鄭月娥每次都不畏懼威脅,背靠14億中國人民,在這條略顯坎坷的港區治理之路上勇敢、堅定地前進。
特別是在《國安法》通過后,美國更是氣急敗壞,于是想出更為陰損的招數,希望通過制裁的方式,讓林鄭月娥低頭。
在數字化交易迅速發展的幾天,就連小攤小販都用支付寶、微信掃碼了,可林鄭月娥一家人還只能使用現金。
隨著美國制裁政策開始實施,林鄭月娥的銀行卡無法開戶,連日常使用都成問題,她每天都要拿著現金出門,就連政府給她發工資也是以現金的形式。
美國本以為這樣就能讓林鄭月娥屈服,因為無法使用銀行卡可不僅僅是購物不方便的問題,而是牽扯到很多方面。
比如林鄭月娥一直的期待,在香港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雖然有了首付的錢,薪水也足夠月供了,但因為美國的卑鄙制裁政策,她根本無法在香港辦理貸款。
因此林鄭月娥這次又不得不將買房計劃暫時擱置。
我國頒布《國安法》時,全球都在鬧疫情,美國自己也是一副爛攤子。可自顧不暇的特朗普不僅不急不躁地佛性推特治國,還經常抽出時間抗議《國安法》。
自己家都著火了,不說忙著救人,還把大部分的時間抽出來抗議中國。
因為香港有隱形“間諜”,早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
有人問,那銀行為何不能在這個時候幫一幫林鄭月娥呢?
這是因為我們國家還不足夠強大,如果銀行此時出面解決,在國際上勢必會遭到美帝的打壓,畢竟人民幣還不是國際通用貨幣。
所以為了更多老白姓的利益,銀行也就無法向這位令人尊敬的女特首提供銀行業務了。
林鄭月娥現在退休了,不再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銀行對她的一些制裁政策自然也就不復存在。
那林鄭月娥為什么還是沒有買房呢?
現在不是買不起,而是沒必要了。
林鄭月娥的兩個兒子都不在香港發展,以后成家大概率也不會在香港。身為婆婆的林鄭月娥,自然會和大部分中國家庭的長輩一樣,在兒媳進門后,尤其是升級做了奶奶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扶這個小家庭。
除了想回歸林太生活外,林鄭月娥一直都向往大陸,很想去大陸的著名景點,以后待在香港的時間會很少,因此也就沒有買房子的必要了。
反而是一旦買房,她還要每個月還房貸,壓力很大。租房子的話,每個月只需要付一筆租金,而她還有幾萬塊的退休金拿,日子也可以愜意很多。
而林鄭月娥也成為唯一一個在香港沒有買房的前特首了。
林鄭月娥值得我們尊敬,因為她愛國,因為她睿智,更因為她清廉。
幾十年的從政生涯,從最開始的想要改善香港人民生活的單純想法,一直到成為特首后,她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
權力總會無限放大人的欲望,這是很多世俗之人無法避免的問題。但人與人的區別就在于,有人只能看到權利帶給他的歡愉,有人卻總是能時刻盯著懸在權利上的那把劍。
對權利充滿敬畏,時刻保持初心,是林鄭月娥能夠成功的原因,當然成功可不僅僅是政治事業,更多的在于民心。
參考資料:
[1] 中國長安網《港區國安法表決通過,林鄭月娥迅速表態》2020-06-30
[2] 新華社《林鄭月娥: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是香港教育重回正軌的轉機》2020-07-11
[3] 澎湃新聞《香港國安立法,美國干擾也沒用!》2020-06-02
[4] 海外網《痛批英美阻撓中國立“港區國安法” 俄媒:美國就像新澤西黑幫老大》2020-05-27
[5] 中國日報網《只許州官放火?——美國為何不遺余力詆毀港區國安法?》2023-05-03
[6] 上觀新聞《“我可以,你不可以”,香港國安法為何讓美國急眼?》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