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新人;房產新人自我介紹30秒
潮新聞 記者 方臻子
自從萬科判斷房地產進入微利的“黑鐵時代”,房地產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一直引發諸多討論。
當下,市場卻跑出來一些“黑馬”——
電商巨頭京東、紡織大亨南通亞倫、杭州本土建筑企業杰立,紛紛在公開市場拿地,趁著房地產行業洗牌之際,殺入住宅開發領域。跟普通開發商相比,他們有著母公司的實體產業支撐,資金實力更雄厚,更顯游刃有余。
“新人”們紛至沓來,意味著房地產可以“抄底”了嗎?
01 東子要“給兄弟們蓋房子”
先來聊聊“抄底大軍”中的京東。
京東早已不只是印象中的那個電商巨頭,圍繞產業生態,京東地產的版圖,早已無比龐大,例如物流倉儲地產、辦公樓、商業綜合體、數字經濟產業園區……
如今,京東又將目光瞄向了住宅開發。
今年2月8日,在北京2022年第五批集中供地中,與京東集團總部只隔一條馬路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新城地塊,被京東以31億元總價拿下,樓面價約15988 元/平米。
這個地塊中除了商業用地外,還包含4.89萬方的住宅。最近,該土地規劃浮出水面,京東要在此建設4000套拎包入住的員工公寓,并配備幼兒園、電影院、游泳館等總建筑面積30多萬方的“京東青年城”。
一時間,“劉強東花60億給兄弟們蓋房子”的事兒,上了熱搜。
值得注意的是,劉強東這次或許想親自動手。據悉,本次拿地主體為京東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越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2月13日,僅比拿地早2個多月。該公司已獲得房地產開發企業二級資質,可以承擔項目建造。
其實,這不是京東第一次“跨界”住宅類房地產。
2021年6月,京東聯合深圳卓越集團,花99億元拍下上海普陀區萬里社區的巨無霸地塊“237坊地塊”,已開發成“天元府”入市,銷售均價9.6萬元/㎡。
更早的2020年,京東以4.55億拿下蘇州京東智谷科研商辦地塊,再用了42.76億元底價“順帶”拍下了旁邊建筑面積27.41萬方的住宅用地,合作方是平安以及中南建設。
總體而言,前期的京東,擅長用自身產業優勢,以高性價比勾地,并引入合作方進行住宅開發,自己并沒實際操盤。但從“京東青年城”開始,京東在住宅開發上的介入程度,變得越來越深了。
這種變化,這份膽量,值得回味。
02 南通紡織業大亨“殺瘋了”
2023年,名不見經傳的南通亞倫地產,在土拍市場上“殺瘋了”。
2月,杭州兔年首場土拍,南通亞倫地產與龍湖、招商蛇口、新城控股等8家房企,把崇賢33萬方的花海地塊,拍到了溢價封頂+搖號。可惜運氣不佳,南通亞倫沒能拿到這塊地。
同期,蘇州的首場土拍,南通亞倫地產參與了園區湖西1號地塊的搖號,不過這次參與的開發商多達31家,南通亞倫依然沒有成為“錦鯉”。
3月,在合肥土拍中,南通亞倫地產再度參與了3宗熱點地塊的競拍,都以陪跑收場。
到了4月,運氣終于來了。西安高新絲路科學城宅地觸頂搖號,經過多輪競價+搖號,南通亞倫地產以16.5億元的總價將其收入囊中;廣州番禺迎賓路地塊,直接通過現場搖號確定競得人,南通亞倫地產成了最終的幸運兒。
在克而瑞今年1-4月房企新增土儲貨值排行榜上,南通亞倫的新增土地貨值達到了94.8億元,一舉進入了拿地榜單前20名,接近中海地產、華發股份等央國企。
南通亞倫地產的背后,是成立于1976年的江蘇亞倫集團,主要從事紡織、織布、家紡成品制造等,董事長劉伯香是南通知名的紡織大亨、曾經的“南通首富”。
江蘇亞倫集團的紡織品專業市場
此前,亞倫集團多是以財務投資者的角色出現,與融創、龍湖等品牌房企合作拿地。或許是這兩年出險房企增多,合作開發弊端不斷暴露,南通亞倫開始嘗試獨立拿地開發項目。在2022年全國土地市場深陷低谷時,南通亞倫開始大舉 “圍攻”一二線城市的熱門地塊。
涌金君了解到,從實體制造業涉足房地產的不止南通亞倫,來自臺州臨海的偉星集團,近期也在房地產賽道上發力,并且斬獲了不錯的成績。
03 杭州建筑業龍頭“往上游”
建筑業龍頭企業,也開始涉足房地產開發。
2022年6月,艮北新區單元JG1601-07地塊,經過1輪報價,由杰立房產以底價競得。項目命名為“杰立·潮前府”,成為杰立地產在杭州獨立開發的首個住宅作品;9月,杰立又以低價競得筧橋單元JG0607-R21-04地塊,命名為“潮正府”。
作為開發商,杰立是一張新面孔,但作為建筑企業,杰立早就“名聲在外”。
這是一家有20年建造經驗的老牌杭州企業,TOP50強房企中18家跟杰立有合作。杭州不少知名豪宅,比如濱江信達一品、濱江華家池、綠城留香園、華潤亞運村、中海黃龍云起、保利澄品101等等,杰立都是建設方。
“但是這兩年行業不太好,我們承建的一些項目也被套牢了,多的時候還要自己墊個把億資金,最后錢還不一定收得回來。”杰立建設集團董事長聞衛東在接受采訪時講得很實在,“我們想想,干得辛辛苦苦還要貼錢,那還不如自己做。”
濱江集團的金色黎明,即為杰立建造
建筑業企業進軍房地產,有何優勢?
首先,房地產開發屬于同一個產業鏈,業務相對熟悉;第二,成本控制更具優勢,利潤率更高。
在這波房地產行業調整中,杰立不僅能“抄底”買地,還在“抄底”房地產業內人才。聞衛東表示,以前人才都集中在大牌房企,但現在房地產行業裁員比較多,所以杰立能在短時間內組建好團隊。
他說:“人都去搶著做的時候,我們就不去摻和了;沒人做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一下。”
04 是低谷,也是新契機
京東、亞倫、杰立、偉星的入場和崛起并非個例,在本輪行業洗牌后,許多規模房企發展陷入停滯,但仍有不少具備資金實力的企業看好房地產行業發展,乘機“抄底”殺入。
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行業自身,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巨變,但也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
第一,支柱產業的地位不會變。
無論是建筑還是房地產,都是下游產業鏈無比龐大的重要行業,與鋼鐵水泥、有色金屬、化工材料、家具家居、裝飾裝修、電器制造等都直接相關,房地產的支柱產業地位是客觀事實。
我們通常把GDP中占比超過5%的產業定義為支柱產業。2009年以來,我國房地產業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以上,我們不能因為房地產業出了一些問題,就否定它的支柱地位。
尤其今年傳遞出了很多官方聲音:
1月,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于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說,房地產在中國是重要的支柱產業。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占銀行信貸的比重接近40%,房地產業相關收入占地方綜合財力的50%,房地產占城鎮居民資產的60%。
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調研時指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承擔兩個支柱產業,一個是建筑業,2022年增加值占GDP6.9%;另一個是房地產業,2022年增加值占GDP6.1%,兩個支柱合起來占13%。把兩根柱子穩住,對穩定經濟大盤有重要意義。
副總理、住建部長定調房地產,其背后深意一目了然:為房地產行業提供信心與新的活力。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大背景下,房地產既是投資部門又是消費部門,既解決民生問題又可以發揮穩經濟的作用,應當得到積極支持。
第二,萬億級市場容量不會變。
在2021年達到“雙十八”(銷售額18萬億元、銷售面積18億平方米)歷史高峰后,中國房地產市場規模的確在回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202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億方,同比下降24.3%,創近7年來的新低;商品房銷售額13.33萬億元,同比下降26.7%,創近6年來的新低。
來源:國家統計局
回落歸回落,房地產仍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綜合考慮城鎮化進程、改善性需求、城市更新等,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即便市場偏冷,依然能維持較大的銷售規模。分析人士預測,未來商品房銷售面積將維持在10-13萬億方。
就像劉鶴在達沃斯論壇上所說的,“從未來來看,中國仍處于城市化較快的發展階段,巨大的需求潛力將為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誰不夢想有一個舒適的家?這是顛簸不破的真理,是這個無比龐大行業存在的根源,也是行業但依然有“新人”涌入的根本理由。
行業都有周期。低谷,也可能就是新巨頭們崛起的契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