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論文(房產稅論文參考文獻)
徒手建模是我們資深顧問的一項必備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將任一項業務對象的變化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建立的模型。
這些模型都可支持可視化的圖型表達,也稱為“咨詢工具”,作為財務咨詢管理工具有書籍和軟件,雛形建模就是論文和基于Excel中的結果測試。
以下,我將2012年完成的個人房產稅籌劃模型之“房產購進環節的稅負優化”篇,展示一下整個建模過程。從中,揭示了稅籌運用到的基本方法和知識技能,區別于目光短淺的CPA。
假設:我們將個人房產稅的遞進稅率征收定成三檔:0.5%、1%、2%;對應房產的應征價值為:200、201-1000、1001萬元及以上。其次是購進第二套住房,分兩種情況討論個人房產稅的稅負優化,一種是有扣除面積或者子女成家分戶,另一種是全額征收房產稅。
目前現在這個時候,任何GPT(AIGC)對于未正式實施的個人房產稅都沒有確定的回答,也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然而,作為一個頂級稅務顧問已經需要用盡所有信息去建模,給出價值不斐的節稅方案。這叫專業,就是大咖—5%以內的職業頂層精英。巷聞皆知的時候,我們又在同一個問題上有更加深層次的挖掘和解決。
案例:A君計劃以500萬元人民幣購買廣州市某區一套住宅,作為個人第二套住房將全額征收個人房產稅,如何考慮節稅?個人持有應征房屋的直接成本就有按年繳納的房產稅。
根據按年計繳個人房產稅=房屋的市場價值 x 稅率,依據我國討論稿方案分解為=應征房屋評估市價x 適用稅率=(房屋的權屬面積-居住扣除面積)x 地段單位評估市價x 適用稅率。以上因素分解分析為下式:
年計繳個人房產稅= 應征房屋評估市價x 適用稅率=(房屋建筑面積x應征房屋評估單價)x 適用稅率。簡化為,房產稅=建筑面積x評估單價x適用稅率。采用因素分析法,必須將所有列式轉化為連乘因子表達,本項建模省下的轉化“加減法”經驗。
分析:以500萬元預算分析,個人房產稅落在第二檔稅率1%,從節稅的目標出發有無可能從低一檔納稅?并且防止頭腦發熱,將預算當訂金,供樓從高一檔納稅時,盡可能避免跳升稅率的發生。
可見,稅務籌劃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事情。表面上是節稅,實際上三因素分析中,前面兩個因素是建筑面積和評估單價,決定了你住多大的地方,和適合在什么價位的哪一個區購買,包括子女入學和交通出行等等的承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