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投資海外—投資海外房產是趨勢嗎
我真不理解呀,有人連國內房產都沒配置齊全,就想著海外置業?
一條新聞,震驚到我:
第一財經的報道“500余人日本炒房數億投資或打水漂”沖上熱搜。
事情很簡單,就是一群中國買房客去日本投資房產,結果被割了韭菜,血虧上億。
剛開始日本房企承諾,交房前可以返利,交房后承租10年,把房子變成民宿,業主可以獲得租金收益,約定的年化收益為6%。
乍一聽,買房能理財,交房就能返利,包租10年,年化益還妥妥地干翻銀行呀!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買買買!
呵!真的癩蛤蟆饞天鵝,想屁吃!
一場疫情,把旅游業摁在地上摩擦,日本民宿業也早就半死不活。
日本那邊的房屋公司啥都賺不到,既沒錢付收益給購房者,還把他們的房子拿去抵押融資了,最終數億資金打了水漂。
這不,500個炒房客被狠狠割了。
事實上,早幾年海外房產確實是不錯的投資手段,但是隨著環境的改變,這幾年不少海外房產暴雷的例子,真的數不勝數!
稍不留神,兜里的票子保不住,自己還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買國外的磚,可能并不賺!
其實,在2017年前后,“海外置業”是熱度最高的話題。
當時,中產圈子里的誰要是沒在國外買套房子,總有點out了的感覺。
但是大多數是事與愿違,本來是想去賺一波外國友人的錢,結果卻是被反向操作。
像最早火起來的英、美、澳、加等國家,除非是為了移民和下一代的教育,如果是投資或賺租金,可能并不劃算。
畢竟,單單這些發達國家的印花稅、土地稅甚至是房屋空置稅,就高得離譜。
注意,很多稅費并不是一次性繳納的,而是每年!
就拿英國來說吧,買房時要交的印花稅最高可能是房價的15%,買完之后還要交每年900-3000英鎊的市政物業費和每年200-2000英鎊的地租。
更過分的還有房屋空置稅,好不容易買了個房子,房子空著還要你掏錢,想想就委屈。
再比如法國,非歐洲人很難獲得居留證,想利用企業投資,還有各種各樣的冗雜的流程,所以投資客基本討不到便宜。
更何況,山高水遠的,一棟房子放在大老遠的地方,總會有些不踏實吧?
于是,這些鬼精鬼精的投資客,就迅速轉移了戰場,把目光盯向了離中國更近的地方。
但是,淘金日本和東南亞的投資客,不少也都折戟沉沙。
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房企資金鏈出問題之后,500多個投資者就成了大冤種。
相關公司甚至直接威脅,如果業主聯合起來集中討要房款或者發起訴訟,公司將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業主就更拿不回收益。
那該怎么辦?等!
等多久?不知道!
這家“不要臉”的公司,直接向所有債權人申請最短6年,最長10年的等待期。
這么長的時間,多少有點不合理了。
同樣的錢買了其他的房子,說不定早就翻倍了!如今倒還要擔心能不能收回本金。
真的是豬油糊了胸口,真鬧心!
吃完了瓜,我們來好好聊一聊,那些坑人的海外房產到底有哪些風險?
其實,海外房產的絕大多數風險來源于信息的不透明,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摸不透國外的市場行情
不得不說,很多人吃下的虧是因為無知!
不少人投資海外房產都是跟著中介或者管家公司直接就買了,根本沒有深入研究過房產所在的國家和城市的情況。
如果問起來當地的供需、價租和庫存相關的專業數據,壓根就啥也不知道。
還有的甚至都沒有飛過去實地考察調研,純粹只看賬面收益數據。有時候拿到房本就以為賺了。
就這個情況,你不被坑誰被坑?
2.不了解國外的行情政策
要知道,每個國家的房地產制度差異是巨大的,不是每個國家都像中國這么穩定的。
就拿前段時間突然火起來的越南來說,很多熱錢一下子涌入,資本都想著狠賺一波。
但我勸你冷靜,相對落后的越南還處在改革轉型期,這就意味著政策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打個比方,今天讓你買房子,明天可能就不讓了,后天可能就不承認你已買房子的產權了。
再比如當年的馬來西亞,各大國內開發商趁著“第二家園”政策,紛紛前去拿地,炒高了當地的地價和房價。
所以呀,去國外買房,水可深了,悠著些!
3.海外中介和房企參差不齊
這很好理解,畢竟,騙子哪都有!
海外中介挪用客戶資金、掩飾項目問題等情況也已經見怪不怪了。
就像談戀愛遇到渣男,如若碰到一個不靠譜的中介公司,就是妥妥的羊入虎口了。
就比如先前一起吃飯的一個朋友,前些年去泰國芭提雅旅游看中了一套度假別墅,經某中介牽線和當地人共同注冊了公司,才成功購下別墅。
結果沒過半年卻發現房子已經被抵押給了銀行。
原來合伙人和中介鉆了法律空子,偷偷更改了公司信息,將他從合伙人踢出,然后再把別墅以公司名義抵押。
好一個借雞下蛋的套路呀!
盡管最終經歷了漫長的官司把中介送入了監獄,但是別墅的產權卻無論如何都很難拿回了。
唉!連小朋友都明白,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但總有人重復犯錯。
4.一旦出現問題維權困難
說句不好聽的,海外買房就是“天高皇帝遠”,有些事真的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房子買在國外,人在國內,一旦出問題,由于跨國法律管轄權的原因,想要去人家地界上維權簡直是勞命傷財。
而且投資者都來自天南海北,想聚在一起都成問題,就更不可能集體維權了。
還有最要命的一點,萬一不幸買到國外的爛尾樓,你十有八九只能認栽。
看了這些,你還敢隨隨便便跑去國外買房子嗎?海外置業很美好,但是決定之前先掂量掂量,你虧得起嗎?
講完上面這些,其實我最想說:買房投資,買的就是國運!
現在這個時間點,去海外買房,我只能說:可以,但沒必要!
為啥子?我們捋一捋:
買房子買的是什么?學位?圈層?還是未來的升值潛力?
要我說,這些都是其次,首要的一定是安全!
而足夠牛逼的國家才安全!
俄烏紛爭爆發之后,你會跑到烏克蘭抄底嗎?
恐怕大家都會很理智。
說白了,在安全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再牛逼的豪宅都只是一堆經不住炮轟的鋼筋水泥罷了。
花重金買的房子,突然不值錢或者突然變成別人的了,難道你的心里不發憷嗎?
所以呀,投資不要追求概念,而忽略整體的投資風險和回報概率。
而且,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從愛國角度來說,當下你也不應該去國外送票子。
應該沒有人會懷疑,漂亮國是現在全球最強的國家吧?
然后,應該也沒有人會懷疑,中國將會是未來最強的國家吧?
買房就是賭一個國家的國運,那么這一注必定要押給中國呀!
一線沒有資格,可以配置二線呀,豪宅搶不到,可以在不同城市多買幾套呀!
兩城4套,四城8套的要求達到了嗎?如果這都沒有,你又憑啥跑到國外投資?
正如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所說:沒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獲得成功。
所以,聽一句勸,如果真的有房產投資需要,先配置好我們國家核心城市的房產,再去考慮海外置業。
畢竟,一二線的潛力還肉眼可見,房價在未來的漲幅也值得期待。
無論是為了資產升值,還是出于對祖國的熱愛,國內置業都是更優的選擇!各位老鐵,覺得所說在理的評論區刷一波支持!
當然,如果你真的特別需要海外置業,找中介時建議多個心眼,畢竟當下連出國旅游都夠嗆,就更別說出國買房子了。
另外提醒一句,如果有任何買房置業相關的問題,記得找專業可靠的人,比如大胡子團隊,歡迎關注,歡迎隨時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