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州房產-馬州信息
在閩南,建新廟祈求神明保護一方子民,是一件高興的大事,鄉民們會通過各種傳統習俗,來完成新廟落成典禮。
2015年5月,漳州龍海市顏厝鎮馬州村一整天都熱鬧非凡,因為這里新建了一座廟,供奉鄉民世代信仰的水仙尊王。落成典禮上,村民們再現了傳統的“開廟門”、“女兒拿燈”儀式……
新建的水仙尊王廟
22位福氣老人齊推廟門
建新廟要經過破土、動工、上梁、開廟門等儀式,只有廟門打開了,才宣告著新廟接受四方供拜。
通過擇吉,“開廟門”儀式定于昨天夜里3點多舉行。這一儀式陣容龐大,而且十分講究,需由22位上了年紀的老人一起開廟門,他們的年齡加起來都有上千歲了。
新廟分大門、東門和西門。負責開大門的是18位男性老人,年紀在60~80歲之間,身穿長衫,他們都是村里各房系輩分高的大家長;而負責東西兩門的,一是嫁到顏厝村的80多歲的莊白菜,和她的老伴顏壽山,一是嫁到洪塘村的近80歲的莊毫(音)丑,和她的老伴洪以林。兩對老人輩分高,歲數大,夫妻雙全,家中都是四代同堂或五代同堂。村里老人介紹,開廟門這么重要的儀式,必須找村里德高望重、有福氣的老人。
按傳統,村里半夜請了4頂轎子,到兩對老夫妻家中,抬著他們往馬州村趕。轎夫快速地奔跑,1個多小時才趕到。
當一切準備就緒,22位老人各就各位,一起推開廟門。
外嫁女兒回村拿保家燈
昨天早上6點多,陸陸續續有人提著供籃來拜拜。而每一個女人離開時,手中都提著一個紅籃子。廟理事莊阿解介紹,這是“女兒拿燈”儀式。每位外嫁的女兒,當天要回來拜水仙尊王,拿一對燈回家。
信女提的紅籃子里放有保家燈
除了燈,紅籃子里還有一對蠟燭、一條桌圍布、一個紅盤、四個桃粿、一包紅包、一串炮,寓意保護外嫁的女兒生活好、有福氣。
有意思的是,把兩對開廟門的夫妻送回家后,轎夫又回來把竹轎停在了廟旁。竹轎主人洪添木說,這是給拿燈的女兒準備的,有些人會雇一頂轎子,送女兒回家。
□鏈接
九龍江邊拜屈原
顏厝鎮馬州村位于九龍江沿岸,世代供奉水仙尊王“屈原公”。水仙尊王是中國海神之一,以貿易商人、船員最為信奉。各地供奉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以善于治水的禹為主,也有人將屈原、伍子胥、項羽、王勃、李白等與大禹合并供奉,稱為“諸水仙王”。
馬州村原先供奉水仙尊王的廟就在九龍江邊,比較小。新廟依然選在九龍江邊,舊廟的上游,去年農歷八月開始動工。薌城區佛教協會副會長莊宗沛說,包括馬州村,漳州九龍江沿岸的村落,都有劃龍舟的習俗。龍舟下水前常要拜水仙尊王屈原公,目的是祈求比賽平安,來年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