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接力貸-房屋接力貸款
近日,北京住建委發布消息,對中心城區老年家庭(60周歲及以上)購買三宗試點項目,并把戶口遷至試點項目所在地的,給予政策支持,其中提到了“子女可作為共同借款人申請貸款”。據了解,這種貸款方式其實就是大家俗稱的“接力貸”。北京青年報記者今日(19日)從多家銀行和中介人士處獲悉,接力貸并非新鮮事物,一直存在于北京房貸市場。目前建行、工行、農行、交行、光大、中信、北京農商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都可以做,一般要求主借款人年齡不能超過69歲,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5年。
調查:
北京多家銀行可做”接力貸”,主借款人不能超69歲
北京青年報記者今日致電四家國有大行的支行或個貸中心,工作人員均表示可以做接力貸,即以父母為主借款人,子女一起參與還貸。其中一家銀行稱“我們不叫接力貸,是把子女列為擔保人,需要提供子女的收入證明。”
這些銀行規定,主借款人的年齡一般不能超過69歲,其中一家說得更具體“只要放款時沒滿70周歲就行。”
至于貸款期限,有銀行明確主借款人的年齡加貸款年限不能超過95,有銀行表示,要綜合考慮父母和子女以及房齡等多方面因素確定,但監管要求北京地區房貸最長期限為25年,所以最多能貸25年。
詳解:
購房套數按老人情況認定, 全家收入要大于月供兩倍
各銀行均表示,如果父母沒有貸款記錄,名下無北京房產,可以享受首套房待遇。也有銀行客戶經理表示,除了主借款人名下無房無貸,共同借款人名下不能有在途的兩筆以上住房貸款記錄。
收入方面,主借款人必須有穩定的退休收入,父母、子女及其配偶月收入加起來再扣除其他負債必須大于月供的2倍。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收入認定的細節上,各銀行要求并不一致。有銀行稱,父母中如果有人年紀超過70歲,哪怕退休收入再高也不能將其收入一起納入審核,另一家銀行則稱,只要主借款人年齡滿足要求,其配偶即使年紀超過70歲,在認定收入時也可以算進去。
有中介人士給記者試算了一下,辦理400萬元首套房貸款,期限25年,利率5%,每月月供大約是23383.60 元,在沒有其他貸款的情況下,全家提供的收入證明加起來最少應在47000元左右,如果子女每月還另有5000元房貸,就要再加1萬,全家收入最少也要在57000元左右。
追訪:
被疑“變相突破限購限貸”,接力貸曾被明令禁止
據了解,早在2006年,“接力貸”就曾風靡一時,很多大型國有銀行都大力推廣這一業務,甚至傳出“讓兩代人合力買房”的口號。2010年,各地開始限購限貸以后,“接力貸”產品開始被頻頻質疑“鉆限購的空子”,不少銀行開始叫停該產品。
2016年11月3日,上海市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了《關于切實落實上海市房地產調控精神 促進房地產金融市場有序運行的決議》,嚴禁通過成年子女、(雙方)父母、前夫、前妻或其他第三方參與共同還款并承擔還款責任等方式變相規避調控政策和住房信貸管理規定。2021年2月,廣州也明確叫停了“接力貸”產品和跨行贖樓等業務。
今年4月份,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廣州分行出現了接力貸產品,不過,由于涉嫌違規,該產品在當天晚些時候即被叫停。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接力貸的確變相突破了限購政策。有些家庭名下已經有房有貸,不能繼續買房或無法申請首套房貸款,通過接力貸就能避開政策限制。據他觀察,能想到用“接力貸”的人一般都是帶有投資目的的改善型購房者,基本不會有剛需。他們看重的是老人的購房資格和首貸資格。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之所以需要接力,主要是因為購房人首付能力和貸款月供能力是不足的,在接力貸中,當父母的資金需要支付醫療等其他費用時,可能會造成對子女的支持力度下降,進而造成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的下降,嚴格來意義上講,是一種需求的過度。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北京地區也有一些銀行因為政策、風險、經營戰略等多方面原因,一直沒有推出接力貸業務。
看法:
貸款期沒突破最高年限,接力貸叫“共同借貸”更準確
不過,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除了政策因素,對銀行來說,接力貸產品本身的風險并不大。
張大偉指出,“接力貸”并非大家看名字想象的那樣:一代人還了二三十年,第二代再接著還二三十年,一筆貸款需要四五十年還完。這種貸款其實叫“共同借款”更準確,因為貸款的最長年限還是30年,只不過多了共同還款人。對銀行來說,“接力貸”沒有突破最高貸款年限,兩代人最多還30年,平均一代還15年,比一代人從頭到尾還30年風險更小,更健康。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可以適當探索“接力貸”產品,一方面能解決老年人買房問題,老年人也需要改善居住條件,但銀行對老年人貸款年齡的規定不同,老年人貸款就比較困難,接力貸產品可以幫助老年人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對于銀行來說,由于子女作為共同借款人也承擔相應責任,風險基本是可控的。
不過,董希淼同時指出,接力貸需要進行規范,警惕它可能成為一種炒房的手段。
關注:
接力貸最近受關注,會不會火起來?
據張大偉掌握的情況,接力貸這種形式的貸款市場上一直都有,但業務量并不大,屬于小眾產品。最近大家對“接力貸”比較關注,但他預計還是“火不起來”。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判斷呢?張大偉解釋稱,樓市行情好的時候,通常貸款額度也緊張,銀行一般不愿做這個業務,所以接力貸一般都發生在銀行貸款額度寬裕的時候。等樓市冷清,信貸充裕的時候,銀行有了積極性,但購房者的意愿可能又弱了。比如現在,房價不漲,已經買房或有多套房的人不會再買那么多房子,用不上接力貸;即使要買房,那些精明的購房者可能會有更便宜的融資方案,不會選擇接力貸。所以,無論樓市冷熱如何,接力貸的業務量都不會很大。
某國有大行一家支行的工作人員也證實,該支行的“接力貸”業務也是最近兩三年才開始做的,以前都沒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程婕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