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房產稅試點城市(第二批房產稅試點城市有哪些)
2021年《求是》雜志發布了國家最高層的文章“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其中提及“合理調節過高收入,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
信號很明顯,最快到2022年中國將會新增個人房產稅的“試點城市”。
首先要說明的是:目前在國內,以公司持有房產,是征收“房產稅”的,但是以個人名義持有房產,是免征房產稅的。
但是兩個城市除外,分別是上海和重慶,是中國最早試點個人房產稅的城市,已經試點了十年。
首先我們來看“滬版房產稅”方案,也就是上海的“房產稅試點方案”,從2011年1月28日開始征收。
“滬版房產稅”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人均住房面積在60平米以下免征。
比如你們家有2套房子,每套房子90平米,合計180平米,家庭人口3人,那么人均住房面積就是60平米。
非上海本地的房產面積不計入征收面積,比如在海南還有100平米的房子,不需要“計稅”。
這種情況下“免稅房產稅”,不需要繳納,滬版房產稅跟面積有關,也跟套數有關,2套及以上的面積超過部分才征稅。
第二,每年房產稅繳納額=應稅面積*70%*新購房單價*稅率
比如說全家3口人,免征面積一共180平米,如果你第一套房子買了100平米,第二套房子又買了100平米,那么一共是購買了200平米的房子。
那么應稅面積就是200-180=20平米的70%,大概是14平米。
如果你是以每平米5萬購買,那么就是5萬*14平米*稅率0.6%=4200元。
也就是說,在上海一個三口之家,以5萬單價買下兩套100平米的居住面積,那么每年需要交納4200元的房產稅。
所以房產稅對于上海的房價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同時上海還有各種免征政策,比如首套房免稅等政策。
所以從目前上海的“房產稅試點”來看,顯然征收額非常低,3口之家2套100平米的住房,一年才繳納4200元的房產稅。
很顯然,想依靠房產稅來影響房價很難。
根據本次文章的說法,房產稅的核心作用其實就是“調節高收入群體”,平衡社會貧富差距,讓高收入群體多繳一些稅,用來給中低收入者補貼。
房地產稅從試點情況來看,不僅很難對房價形成打擊,也很難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因為實在是太少了。
上海每年房產稅的總收入只有170億,但是賣地收入卻高達3000億,賣地收入是房產稅的20倍。
房產稅如何繳納?
根據上海的政策,房地產稅只有在拿到房本以后才開始繳納,每年年底自行申報繳納,稅務部門會自動計算出納稅金額。
同時房產稅是“地方稅”,由各地自行制定政策,不得“跨城征收”:比如上海不得征收個人在海南的房產,只按照本地房產面積和套數征稅。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明年也就是2022年,中國除了重慶、上海之外,肯定要增加房產稅的試點城市。
我們的判斷是:一線城市將全部試點房地產稅,主要就是北上廣深。
也有可能會增加部分準一線城市,像杭州、成都、武漢等城市可能也會列入其中,中國的大城市應該將會逐漸進入“房產稅”時期。
而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在很長時間內,都不可能試點征收房產稅,因為就算要征收,也很難征收上來什么稅,意義不大。
此外,像商業、辦公等個人持有的房產,征收房產稅的可能性也不高,而像部分小產權房,則可能通過繳納房產稅而變成“合法長租房”。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2022年中國大概率將會增加房地稅的試點城市,尤其是四個一線城市,全部進入試點城市是大概率事件。
而征收房地稅的核心作用,主要是為了調節不同階層的收入,讓高收入者適當增加稅收,來補貼中低收入者,形成“共同富裕”。
而根據目前上海的試點政策來看,首套房肯定不會征收,同時會有免征面積,90%以上的家庭不會被征收房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