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學論文、特殊教育教學論文范文3000字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閃閃發光,為了讓特殊孩子自食其力,融入社會,他用心用情辦好特殊教育,點亮每一個孩子的生命,他就是麒麟區“優秀教育工作者”馬駿,曲靖市麒麟區特殊教育學校書記、校長,走上了不同尋常的特殊教育之路。
“而今邁步從頭越”。2018年5月,在普校工作了二十載的馬駿調入曲靖市麒麟區特殊教育學校任常務副校長,面對一所2017年剛建的新校,學校只有教師5人,學籍注冊學生38人,在校就讀學生12人,學校與麒麟區益寧街道牛街小學共用一個校園。面對一所百業待興、亟待發展的學校。他堅定信念,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學校的規模怎么拓展?學校的課程怎么設置?學校的辦學目標到底是什么?作為麒麟區一所專門招收智力殘疾孩子的學校,怎么保障麒麟區殘障兒童的入學率?怎么發展麒麟區特殊教育事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2019年10月至11月,馬駿到江蘇南京參加國家教育部組織的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培訓,并考察了15所特校;2021年3月至7月,到云師大參加“萬名校長”培訓;在學中思,在思中做。2022年11月任書記、校長以來,學校規模拓展到目前有學籍注冊學生332人,在校就讀學生77人,送教上門學生225人,教職工37人,也確定了學校的校訓“勇敢一點,生活更精彩”,確定了辦學理念“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都要融入社會”,和學校的辦學目標“能生存、能生活、能融入社會”。在他的眼里,以學生和教師的雙向發展為本,絕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特殊孩子,保障每一個特殊兒童入學的權利,保障每一個特殊兒童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回歸主流社會。
“融三江水共發展,攬麒麟月增福祉”,學校發展至今,雖說場地硬件不足,但馬駿依據校本實際,爭取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先后爭取資金120余萬元建設學校資源中心、校園文化、精細化錄播教室及戶外康復設施;發展融合教育,解決送教上門困境。基于兩校共用一個校園的實際,探索出“1+3+N”的雙向漸進融合教育發展模式,打破了隔離式的管理教育。即1個建在特殊教育學校內的資源中心,3個融合試點學校(即牛街、花柯、水寨小學),N個融合學校(即麒麟區轄區內中小學),從環境融合、活動融合、課程融合與教學融合、社會融合構建家、校、社聯動的本土化融合教育模式,由學校融合走向社會融合。聘請80余名普校教師共同開展全區送教上門學生的教學工作,并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探索出“普校為主,特校為導”的麒麟區送教模式;提升教師專業,提煉學校特色。他本著“提升教師就是增效課堂就是提高質量”思想,與云師大特教學院開展教師培訓,聯系讓8名教師參加省級名師工作室,先后讓15名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建設高效的多媒體教學課堂,提煉班級文化管理,創設人人鉆教研的氛圍,創立“五育五償”的教康模式,提升學校辦學品牌。
“春風化雨結碩果”。在推進融合教育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帶動一批教師成長。2019年9月學校被曲靖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集體”;2019年11月在教育部組織的校長培訓中被評為“優秀學員”;2020年9月馬駿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2023年9月被區委、區政府評為“優秀校長”;帶領老師制作融合教育案例視頻《融園同美,融向未來》獲國家教育部百強獎勵;在2020年省級特殊教育論文大賽中,獲獎最多,獲一等獎最多;2021年在曲靖市培智課堂教學競賽中分獲一等獎和二等獎;2022年在省、市康復技能大賽中獲得市級一等獎、省級二等獎。2022年學生參加麒麟區“星耀杯”繪畫比賽榮獲 11 個特等獎,8 個一等獎、6 個二等獎。申報兩個市級課題,均已開題,馬駿主持《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隨班就讀質量路徑研究》。
“大道致遠,天下無礙”,馬駿將帶領老師打造“五個基地”即麒麟區心理健康教育基地,致力于面向全體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育數據基地,依托學校的精品錄播室,鏈接各鄉鎮街道資源教室,建設麒麟區融合教育數據中心,為各資源教室建立隨班就讀資源庫;職業教育基地,著重于“校企聯合”,聯合社會資源開展實用職業教育培訓,解決特殊青年的就業問題;特殊兒童康復教育基地,為學前、義務階段特殊兒童提供有針對性而專業的康復教育;特奧運動項目基地,努力創設特殊兒童運動、競賽、健康的運動訓練和指導。我始終堅定 “每個孩子都是寶貝,都要融入社會”的辦學理念,服務好每一位殘障孩子,為麒麟區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的文明進步添上不可或缺的一筆。
圖文:周鑫佑 張紅仙
責編:夏莉 段瓊會
審核:代石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