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學會、浙江省教育學會會長
潮新聞 記者 李嬌儼
近日,良渚數字教育講壇第四期在浙江數字教育港舉辦。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重點強調了文化機構在提供全面教育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
講壇現場,主辦方提供
本期講壇圍繞“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題,由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實驗室、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主辦,數字教育港、浙江省教育學會實驗學校分會協辦,來自浙江省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國絲綢博物館、良渚博物院、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負責社會教育的老師和開展博物館教育實踐的中小學校老師,與社會機構、智慧教育產品提供的企業負責人一起,共同探討學校與博物館聯手,文化教育科技融合,立德樹人,培養人才,促進家校社協同共育,推動建設一個更為自覺、更可持續、更加包容的世界。
浙江省博物館學會新技術應用專委會副秘書長趙亞萍結合浙江省文物保護科技項目的內容,做了《博物館智能定位導覽系統構建與應用》的分享,探討發揮博物館展覽的優質資源來賦能觀眾和學生。
桃源小學吳丹娜校長作為國家文物局絲路文化進校園示范項目的聯盟校代表,介紹了桃源小學在學校理念設計、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未來社區空間方面借助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力量,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實踐。
嘉興杭師大附小的施巍老師,分享了《文化之橋,創新之翼,館校合作共筑智慧殿堂》,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楊冰潔老師分享了“游于藝”項目的成功實踐,上城社區學院徐躍峰老師、浙江省教育學會實驗學校分會李天瓊老師分別分享了博物館教育的經驗和心得。
博物館是培養好奇心、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充滿活力的教育中樞,從藝術、歷史到科學技術,博物館是融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空間,形塑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講壇現場,主辦方提供
講壇活動由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實驗室杭劍平執行主任主持,數字教育港葛玉峰運營總經理介紹了數字教育港和良渚數字教育講壇的情況,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原副主任、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綜合實踐與勞動教育基地(營地)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趙杭生做會議總結,并提出了講壇在博物館與教育方向新的主題。
良渚數字教育講壇舉辦地數字教育港,是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與杭州良渚新城管理委員會共同合作建設的創新空間,匯聚了專家智庫、課題研究、技術研發、成果孵化、教師培訓、展示交流等功能,以數字教育新產品、新技術為核心對象,傾力打造集“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智慧教育平臺。
博物館教育院線是一種以全人教育為目標、先進文化為基石、網絡科技為載體的新型教與學的空間,2024年度《智慧教育關鍵技術》項目應用場景之一——博物館教育院線“智慧音樂空間”在良渚數字教育講壇第四期正式啟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