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固態電池、汽車固態電池上市公司
800V、NOA、冰箱彩電大沙發……當這些噱頭都已用盡,車企還有什么新故事可以講?
固態電池,這是智己、廣汽、蔚來們的答案。
4月過半,固態電池儼然成為本月車圈的流量之王。
文字游戲還是真有突破?
智己是最先引爆這輪固態電池流量的。
4月8日,智己L6上市,除了發布會搞錯小米汽車參數,后來又幾度道歉的鬧劇之外,最受關注的還是新車首發搭載的“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
據智己方面說明,光年固態電池是“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這在行業內屬首次量產上車。
在正式發布新車前,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就已在社交媒體上造勢:以幾乎相同的重量,擁有超出30%的電量,輕松實現1000公里續航。這就是固態電池替代液態電池的價值。
相較于現在的鋰電池,固態電池的優勢可以總結為三點:
安全性高,降低自燃、爆炸風險。采用有機電解液的傳統鋰離子電池,在過度充電、內部短路等異常情況下容易導致電解液發熱,有自燃甚至爆炸的危險。固態電池大幅降低了這種風險。
能量密度高,對于固態電池而言,一方面固態電解質無需隔膜與電解液,這兩部分在傳統鋰離子電池中加起來占據近40%的體積和25%的質量,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漏液、腐蝕等問題,可以簡化電池外殼及冷卻系統模塊,進一步減輕電池系統重量。此外,配套新的正負極材料可以使得電化學窗口達到5V以上,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能量密度,突破續航里程瓶頸。
固態電池可簡化封裝。液態鋰離子電池以并聯結構相接,封裝復雜且體積大;固態電池無漏液風險,可簡化冷卻系統,且冷卻系統,電芯內部為串聯結構,優化電池封裝,在有限空間內進一步縮減電池重量,體積能量密度較液態鋰離子電池可提升70%以上。
然而,智己公布固態電池上車后,一時間質疑聲不斷,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半固態電池到底能不能算固態電池?
騰勢汽車總經理兼首席共創官趙長江在微博發文,尖銳地挑明:“這個時候宣傳半固態車用電池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戲。”
半固態VS全固態
談論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了解為什么半固態電池一般不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固態電池。
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結構殼體等部分組成,而全固態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里面沒有氣體、液體,所有材料都以固態形式存在,用固體電解質來代替現有鋰離子電池或者半固態電池中使用的液體成分。使用固態電解質后,全固態電池相比于一般半固態電池,可以實現更輕的質量、更小的體積,能量密度也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簡單來說,固態和半固態,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于液體電解質的含量。只有當液體電解質含量為0時,才能稱為全固態電池。
事實上,目前行業宣稱的固態電池,其實只是半固態電池,智己也不例外。
據智己L6電池供應商清陶科技稱,公司將發布三代固態電池,只有目前還處在研發階段的第三代固態電池才是全固態。
當然,從產業化來看,固態電池的工藝路線尚不成熟,降本仍需規模化的過程,半固態電池作為一種折中方案,能夠最大程度地適應現有的鋰電池生產線,還是有較大的現實意義的。
3
固態電池賽道火熱
在智己公布固態電池上車后不久,廣汽更進一步,宣布2026年完成全固態電池開發,并首先搭載于昊鉑車型,屆時可實現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較現在的鋰電池,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整車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
4月16日,日產也傳來重磅消息。日產將于2025年3月正式開始全固態電池生產,2028年為全固態電池大規模量產的目標節點,能量密度整整提高兩倍。
此外,蔚來更早之前就押注固態電池,去年12月,蔚來CEO李斌親自駕車直播,測試蔚來最新150度半固態電池的高速續航表現,最終成功實現了1000公里續航。
毫無疑問,固態電池勢必會成為動力電池下一個風口。據方正證券預測,2026年至2030年為全固態電池放量窗口期。2027年和2030年,固態電池需求量或分別將超過100GWh、460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