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質量網(汽車質量網綜合評測)
根據中國汽車質量網統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召回信息顯示,2023年,奔馳品牌在國內召回次數達60次,涉及車輛超66萬輛,成為2023年召回次數最多的汽車品牌。
回看奔馳在2023年的召回車型,上至售價超百萬元的純進口車,下到二三十萬元的國產車型,還有其近年來力推的新能源汽車,均涵蓋其中。召回原因則從“輔助制動功能延遲介入或導致制動距離變長”、“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可能停用增加碰撞風險”、“燃油泵停止工作或導致車輛熄火”,到“電動驅動模塊可能停用導致車輛動力丟失”、“圍板密封不嚴,積水可能滲入車內引起短路”??梢哉f,奔馳“五花八門”的召回原因涉及車輛設計、制造的多個環節之中。
與此同時,奔馳在2023年因“失去動力”、“行駛中熄火”對多款車型展開的大規模召回,充分暴露其車輛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2023年4月,因“生產偏差導致后備廂密封不嚴可能進水,對安裝在備胎艙中的燃油泵控制單元造成影響。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發動機失去動力,存在安全隱患”,奔馳宣布召回進口GLE SUV、ML汽車,共計21.10萬輛。
2023年8月,因“燃油泵的葉輪不滿足材料特性的要求,葉輪變形并與燃油泵殼體發生摩擦、阻力增大。極端情況下,可能造成燃油泵停止工作,導致車輛行駛中熄火,存在安全隱患”。奔馳宣布召回旗下國產C級、E級、GLC SUV、V級、威霆,以及進口C級、E級、G級、S級、CLS等多款車型超23萬輛。
眾所周知,無論是車輛“失去動力”還是“行駛中熄火”,都將對駕乘者及其他道路交通參與者帶來嚴重影響,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而如此嚴重的安全隱患,批量發生在奔馳國產、進口的多款車型之中,可見其產品質量并未與其高昂售價相匹配,其品牌也未滿足消費者期待,而奔馳其他車型是否也存在相關問題,值得關注。
在汽車產業加速邁進新能源時代的當下,奔馳旗下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卻依舊沒有“與時俱進”,召回原因凸顯車輛風險。
奔馳EQS作為一款起售價高達88萬元的進口純電車型,在過去的一年,該車型分別因“電動驅動模塊可能停用,導致車輛動力丟失”、“高壓電池的監測功能在電池發生故障時,不能按預期發出警告提醒駕駛員”、“車輛動態控制系統功能受限”等原因多次啟動召回,共計召回EQS車型4328輛。
此外,奔馳另一款國產純電車型——EQE,在2023年也曾因“車輛在行駛中失去動力”,宣布召回223輛。
汽車召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與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與相關崗位責任意識息息相關,一些看似“小問題”實則暴露出車輛在生產制造,以及消費者使用中潛藏的“大隱患”。
2023年4月,奔馳宣布召回進口GLE SUV和GLS SUV汽車,共計40317輛,召回原因為“裝配過程中存在偏差,造成后門車窗玻璃裝飾條的固定可能不牢固。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后門車窗玻璃裝飾條可能出現松動或者脫落,會增加發生事故或者對車輛周圍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傷害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此次召回也佐證了無論是“電動驅動模塊”、“燃油泵停止工作”等這類“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質量問題,又或者是“玻璃裝飾條固定不牢”此種裝配工藝方面的“漫不經心”,都能出現在奔馳這個百年豪華品牌的車型之中。
汽車質量無小事,汽車召回更關乎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奔馳近年來在汽車召回次數與召回數量上頻頻“領先”行業,與其說“承擔應有責任”,不如認真反思其為何頻繁觸碰產品質量安全“紅線”。面對競爭愈發激烈的國內汽車消費市場,質量是保障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石,唯有堅守產品安全底線,健全質量管理制度,才能謀求企業長遠發展,否則所謂的品牌光環也將隨著產品質量的倒退而蕩然無存。
(圖片源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