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的顏值讓人印象深刻-思域很帥
在國內轎車市場中,有一款A級轎車堪稱是標桿,無數同級產品希望借助它的知名度提升自己的熱度,因此它動不動就被其它車“虐的體無完膚”,但是很奇怪的是它卻始終屹立于潮頭,始終是無數年輕人隔著櫥窗深度渴望的夢想,它就是思域。
四十七年的歷史 從一到十的升級
從1972年至今,47年的時間里,思域已經經歷了十代車型的更替升級。今年的5月份,第十代思域的小改車型在西安迎來上市,盡管是小改,但是卻仍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而時隔5個月的時間,小編也終于有機會近距離與它接觸,了解它的性能與變化。
在了解十代小改思域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先了解下它在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有的人,天生就比其它人的起點高,思域同屬于這樣角色。1972年搭載CVCC發動機的第一代思域誕生,說它起點高的原因在于1974年它成為全球第一款通過美國當時最嚴格“馬斯基法”環保法案的車型,這也是它全球聞名的開始。
隨后幾代的思域車型則更是一代比一代更有競爭力,第二代開始逐步進入全球市場,第三代注重乘用空間,第四代注重性能,Honda的VTEC技術已經運用在其身上,此后VTEC is best被廣為流傳,第五代以百公里油耗3.28L的成績環繞英國一周并且獲得吉尼斯紀錄,油耗表現極其出色,第六代改款的同時還衍生出更高性能車型TYPE-R,被稱為“思域王”的真正性能鋼炮,第七代思域不僅在安全級別上達到了世界最高標準,同時還是搭載了IMA混合動力系統的全球首款量產車型,從第八代開始,思域正式由東風本田引進國內生產,第九代車型則兼顧舒適與燃油經濟性,第十代思域則首次搭載了本田的“地球夢”發動機,再次成為經久不衰的購車對象。
看完思域十代車型的發展演變后不難發現,成功是有原因的,每次換代都有針對性的提升,正是這種不斷的進步與積累,才使得它今天在市場上有極高的話語權。
“巔峰”時的小改 以小變應萬變
談古論今,說完以前再回到現在,思域的熱度未減是因為輝煌還在延續,十代思域在小改后,同樣給了我們新的感受。
從外觀來說,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是它中置排氣管變得異常的突出顯眼,其它的便沒有更多的改變了。而實際上,對于越來越年輕的消費者而言,十代思域的顏值已是巔峰了,家族式前臉的設計,層次分明,加上寬扁的設計和低趴的車身姿態,整車的運動和戰斗氣息十分的濃郁,狹長的前大燈造型更是為其平添了幾分犀利感。
車身側面的線條非常的蒼勁有力,線條感極好,如是經常健美的人,身型的漂亮度可以用“穿衣顯瘦,脫衣有肉”來形容,而溜背的造型更是這是這一代思域的又一精華所在,整個弧度和比例相當的具有美感。車尾“C”字型尾燈很有辨識度,層次也分明,線條銳利,當然不可不說的還是那如USB一般的中置排氣管,它則是這一代思域小改的標志。
如果說這一次小改的思域外觀沒有突出的改變,那么內飾則幾乎沒有變化,“T”字型的布局,質感上并不差,用料有一定的水準,軟性材質的運用并不少,為了突出層次感,還有金屬裝飾板的鑲嵌。車內的布局不會有很科技的感受,但是能給人實用和運動的氣息,這也正好符合它的定位所在。
“硬”是本性 舒適同樣兼顧
作為一款運動型家轎,除外觀有這種氣場之外當然還需要有運動的內涵,這種內涵是一進到車內就能有明顯感受的,甚至是在開門時就能感受到,很強的機械感,座椅的填充也以偏硬為主,這種“硬”包括方向盤的握感和轉向在內。總之,它所傳遞的信息就是它調教的取向就是硬氣、運動。
當然,盡管運動,但是基本的舒適性是沒有問題的,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658*1800*1416毫米,軸距為2700毫米,空間表現在同級中處于中上游水平,以小編175厘米的身高和80公斤的體重來說,無論是駕駛還是乘坐都能找到很舒適的坐姿,較硬的座椅填充也使得其對身體的支撐性表現的更加到位,真皮的座椅在觸感上也表現的很突出。
此次試駕的為小改后的1.5T頂配車型,因此在配置上的表現是有一定競爭力的,除前門無鑰匙進入和一鍵啟動、LED遠近光燈、自動大燈、手機互聯映射、GPS在線導航、7英寸觸控液晶屏,倒車影像加盲區監測、自動空調加分區空調等舒適性的配置外,在智能安全駕駛輔助方面的表現同樣突出,車道偏離、車道保持、全速自適應巡航等功能也能在它身上找到,這不僅有助于駕車安全,同時一定程度上能緩解駕駛員長時間高速行駛時的疲倦。
當然,在這個價位中如果一定要比配置的話,與國產同級相比是沒有很大競爭力的,但是思域的定位和追求都不在此,所以追求這些的人也不會選擇思域。
有趣的靈魂 “地球夢”帶來的激情
一輛車運動的精髓應該在于發動機的動力,傳動系統的匹配程度以及底盤的調校,這三個部分也是所有車的精神和靈魂所在,思域在這三個方面的表現是符合設定預期的。
首先該車搭載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自本田的“地球夢”系列,本田的“地球夢”實際上是包括可變氣門升程、可變氣門正時、缸內直噴、雙凸輪軸等多種技術的一個體系,這些技術可使發動機擁有更高的燃效、更快的響應速度以及提高發動機的功率。
以此次試駕車型的發動機來說,最大馬力177匹,最大扭矩220牛·米,在當前來看,同排量中這樣賬面參數的發動機還是比較少見的,配合上經過優化后的CVT變速箱后,整輛車在動力系統方面的表現是相當突出的。
動態行駛起來后,最大的感受是油門的調教非常的靈敏,很跟腳,這種油門的響應速度能非常好的調動一個人的駕駛欲望,作為一個開車相當“佛系”的人,在開上思域后毫不做作的說,只要是在停止線最前的一輛,起步一定是第一個出去的。它本身的性能會自然而然的給你一種“挑逗”的駕駛習慣,會使你情不自禁的在心里形成一種“有本事和我比起步啊,和我比加速啊”的感受,因此,很多時候,思域車主一定要注意收斂住這種情緒,實力不能隨時隨地展示。
關于油耗方面的表現,表顯是比較高的,達百公里10升出頭,但是真實的情況比表顯要樂觀很多。小編從油表亮燈警報后開始加油,加滿280元出頭,油表顯示可續航力城380多公里,而在小編開了近150多公里后,油表指針變化細微到難以發現,顯示續航里程仍有340公里之多。因此,只能說思域的平均油耗的計算顯示方法不如一些國產車聰明。
底盤的表現對我來說是恰如其分的好,前麥弗遜后多連桿的雙獨立懸掛,該懸掛組合應該是當前最為主流的懸掛結構,能在舒適性和運動性方面做到最好的平衡。此次所試駕的思域底盤表現則正好屬于這個范圍內,較高速度過減速帶時沒有生硬的顛簸,低速過小排水渠時沒有明顯的左右晃動,懸掛行程不長不短,連續細碎路面的顛簸整車仍然能很緊湊,車身不會有松散的感受,這些都是思域表現突出的地方。
以車主的身份而言,它或許是“完美的”,但是以一個體驗者的身份來說,它有進步的空間。一是發動機的聲音可以抑制的更好,怠速時的噪音對有強迫癥的人而言是折扣項,急加速時,發動機艙傳來的聲音有些糙,不是很迷人的渾厚,或者你直接抑制這種聲音,如果要營造運動感,那么發動機的聲浪應該要做到讓人激情澎湃;其次是發動機在某些情況下的抖動會較為明顯,而小編同事則表示這是雞蛋里挑骨頭,在他看來完全能接受,在合理的范圍;再有就是發動機的啟停功能,這是為節油而出現的一個技術,但是很多人對此并印象并不好,思域在此功能上的表現同樣有待加強,當自動啟停功能啟動后整車的空調便幾乎處于“癱瘓狀態”方向盤也被鎖死,當然,這個問題或許只能在配合上輕混系統后才能有效解決。
小編總結
從一到十,思域走了47年,至今產品力愈發強盛,同時還有幾千萬的用戶積累,說它是本田家族的代表車型應該是沒有人有異議的。在國內市場,對于東風本田而言,它也是“忠臣良將”。小改后盡管沒有十分突出的不同,但是就那一抹閃列黃或許能使它成為新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