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和大阪哪個地震小(大阪與神戶)
1
2018年6月18日,中國的端午節。我正帶著家人在日本大阪玩。
早晨7點56分,我們舒舒服服坐在床邊,商量今天要不要去著名的有馬溫泉。溫泉靠近神戶,距離大阪一小時車程。
天空晴朗,藍天下一片寧靜。
但我還是豎了一根神經:“我們現在在阪神地震帶上,這好久沒大震了,跑到山里海邊,會不會不安全啊?還要留時間幫朋友們代購……”
“不要去了!” 老媽說了一句。
屋里片刻沉默。
(這是前一天拍下的奈良,安寧美麗……)
突然間,桌子開始劇烈的晃!房間也轟隆隆的晃:真的地震了!!
我迅速抓起包(里面有飲用水),準備躲一下,但是房間晃呀晃的,一下子就撞到了墻。
身后老媽說了句:“完了,完了……”
大概幾十秒鐘,世界安靜了。這種安靜更恐怖,就像你坐過山車忽然停在最高處,一車人屏住呼吸,不知道啥時候就掉下去了……
我們迅速拉開門,日本的房門非常厚重,為了預防火災,然而地震時,有些人一緊張估計連門也推不開。
房間正對面是逃生通道。入住時,我想到在地震帶,特意要了一間最低的住宿層(4層),正對安全出口。幸運的是,這次遇到的不是8、9級大地震,否則真不知道會怎么樣。
2
那天的地震持續了僅僅30秒,但當我們沖出房間時,酒店的工作人員已經站在了緊急出口旁邊,鞠著躬,做出疏散的手勢。逃生時,一路上都能看到工作人員站在轉角處,彬彬有禮的鞠躬做手勢……這種反應能力和鎮定有禮,事后想想很令人震撼。
天災面前,游客們紛紛展現出最樸素的樣子。我穿著睡衣、臉也沒洗;跑在我前面的一位媽媽,抱著三四歲的孩子,孩子的褲子都快掉了。
終于跑到了一樓大堂,感覺鎮定多了。一眼看到那些厚重的大柱子,穩穩地站在原地,一點沒有開裂。入住時,我家特別注重建筑材質的老媽,才剛剛敲擊檢驗過這些柱子;還有門口那些鋼結構的支撐,老媽邊敲邊說,質量真好!
然而出了酒店大堂,反而覺得很擔心。放眼望去,大阪市中心的建筑密度大,高樓下面密密麻麻都是車和人,隨便什么東西掉下來,目測可以砸死幾個……這該往哪里躲呢?
大阪的地震應急雖然迅速,遺憾的是,疏散播報是日文的!作為外國人,幾乎懵圈。我只好掏出手機查新聞,當時預報5.9級,沒有海嘯。因為是淺源地震,破壞力強,所以晃得厲害。
緊接著,我查了大阪的地震專區。才知道原來如果發生海嘯,水災會在一小時內抵達大阪市區。而帶有這些標志的地方,都是海嘯避難所。(這么重要的信息隱藏在網上,如果沒受過災害教育,誰會想到專門去找呢!)
海嘯!我迅速腦補了歷史上的那些鏡頭。想起1958年美國阿拉斯加灣的利圖亞灣海嘯,掀起了524米高的巨浪,比上海東方明珠還要高。而大阪作為日本的第三大城市,也受到海嘯威脅,真是可怕!
海嘯發生,人類自豪的成就在大自然面前幾秒鐘消失不見。
再看馬路上避難的那些生命,瞬間覺得面目模糊,根本不值得一提……
這時候,消防車一輛接著一輛呼嘯而過,估計剛剛震壞了煤氣管道,引發了火災。大阪很多木制的房屋,不知道多少人的家被燒了。
事后看到新聞,火災的現場是這樣的。
等候了一段時間,一些人開始回到樓內。我擔心余震,覺得不回去比較好。聽到旁邊兩個女的說:“回去給手機充電吧!剛剛地震,還沒發朋友圈呢!”
好吧,可愛的人類啊……生死面前還是戒不掉手機……
3
日本人非常謹慎,把地鐵、電車、新干線和商場都關了。天氣極好、陽光明媚的6月,人們待在原地哪也去不了。還有一些朋友被困在了京都、奈良等地。
準備去機場的人們涌向巴士站,然而機場的航班也取消了……
僅有幾家便利店開著門。住在日本的朋友提醒我,趕緊去買水和吃的,這些東西震后沒得最快!
然而等我沖過去,附近幾家7-11、全家便利店的壽司貨架已經空了!
我們只好到附近的廣場空地上面坐著。
這時發現,人群聚集的樞紐地段,都有大屏幕在直播災情、更新死難人數。當時有三人不幸遇難,包括一位四年級的小女孩,上學路上被倒塌的墻砸中。處理事故的官員,不停的給家屬鞠躬致歉。
之前福島地震的時候,飛到東京的媒體朋友就曾感慨日本地震直播迅速、成熟;24小時不間斷播報,值得學習。
然而地震災害頻發、應急機制成熟的日本,歷史上曾出現多次疏漏。
比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當時,大阪地震監測臺的工作人員有本俊夫連續接收到3次預警,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但是他認為,三次地震都在1-2級左右,非常輕微,而且神戶是天然良港,400年從未發生過地震。
更可怕的是,多年來科學家一直以為,神戶并不在板塊交界帶,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然而實際上,神戶旁邊的明石海峽下方,就有一個斷層帶,它居然幾個世紀以來被研究者忽略了。
直到一場超過7級的地震發生,人們才突然從夢中驚醒!原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這座自以為安全的現代都市,處在可怕的地震帶上。
不僅6400多人遇難,而且著名的阪神高速公路,在地震中成了倒塌的蛇形。(我們震后去機場,走的就是這條阪神公路……)
這條公路非常結實,人們以為很抗震。但實際上,它是按照日本1964年的建筑標準設置的。不幸的是,阪神地震的地面加速度,達到了1964年設定數值的兩倍以上。
也就是說,嚴格的建筑標準,根本沒料到未來發生的超大型地震。
看完這一切,你是否覺得災難離我們并不遙遠?
4
不去日本就可以避險么!?當然不能。環太平洋地震帶覆蓋了包括我國和世界上許多大城市,比如美國的舊金山、印尼的雅加達。
日本做的最好的一點是,他們不斷修改著建筑標準,并且嚴格執行。拋開其他不談,這一點是值得世界上很多城市借鑒學習的。
生命第一。所有從事城市建設的人們,如果想一想自己的父母兒女,也許因為房屋橋梁質量不達標,瞬間葬身于地震中,大家是不是可以想得長遠一點呢?
1995年阪神高速路被震壞之后,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受損原因,并認真進行了加固。
1923年東京大地震時,死亡15萬人,但1995年的神戶發生大地震,由于建筑質量的提升,死難降到了6000多人。90%遇難的人員生活在郊區傳統的日式民居里面,并不是市區新蓋的樓房里。
所以如果你到日本旅行,建議你選擇新造的樓房。日本在1981年重新修訂了建筑標準,越是年代新的樓,標準越是嚴格。
另外,日本的酒店通常都有應急手電,有的藏在角落里。建議你找到它們,震后斷電時,手電也能救命。
在其他地震高發的城市,建議你選擇遠離海邊的住房。雖然犧牲了一部分美景,但海嘯一旦發生,臨海的房子沖擊力最大,幾乎無處可逃。
地震發生時,屋子里的人該選擇有支點的地方躲藏,這個大家都知道。
但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去地震帶旅行,考慮準備一支求生哨!如果你不幸被困在了倒塌的房屋里,求生哨可以幫助你最快時間被人發現。這個體積不大的小東西,是救命神器。
大地震發生時,比錢財更重要的是:飲用水!
千萬不要吝惜把水壺帶在身邊。
5
最后給大家推薦幾個值得看看的片子:
- 《經典人文地理:回顧神戶大地震》,詳細記錄了神戶大地震的事故預測、幾個大發現、獲救人員的經歷。
- 英國BBC拍攝的《紫禁城的秘密》,英國人探索了北京故宮的建筑構造之謎,為什么它能夠在歷史上多次地震中屹立不倒。
- 美國國家地理拍攝的《下一場超級地震》,全世界科學家研究日本的9級地震到底是怎么發生的?日本的地震研究領先世界,為何沒能做好準備?革命性的地震研究正在做什么。
關注留學全知道,回復“地震”,獲得上面的紀錄片鏈接。
愿每個人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