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價排行2022-電價全球排名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日常生活很難離開電力維持。而電價也成為民生板塊中的一個基礎消費支出。而在電費越來越高的時候,國家電網董事長卻表示,我國的電價水平在全球屬最低。
那么這種說法真的正確么?這是一劑安心針,還是就電力方面的客觀表述了?我國電費又因為什么原因越來越高呢?是為了環保的策略,還是屬于趨近發達的正常表現呢?
根據我國的用電收費標準的規劃。居民用電收費一般為0.52元~0.62元/度,工業用電一般為每度電0.861元。而不同的地區因為發電方式等原因的細則調整,電費難以完全統一。
如果僅從這個計價角度觀察,實際上我國的電費水平較于此前時代是高的,但依舊屬于一個正常的用電價格,并不算是高價電費。那么輿論場又為什么會表示國內的電價較高呢?
嚴格的講不是官方的定價高,是在輸送端口呈現了高價現象。收費人也不是國家電網,而是房東群體。一部分反映電費每度為1元的群體往往是因為房東在過程中敲了竹杠。
且租房價格在地區內往往持平,用電費用的民間收費標準又較為統一,以致于高價電費現象在我國被普遍運行。但本身電費的高升與實際的用電并無關聯,是在于房東群體的收入看法。
這也也說明了另一件事,在國家提議購房為剛需后,房地產價格依舊沒有更多的讓步,消費數據也持續上升。這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人們將房產定義為了一種做生意的成本。
將購買到的房屋簡裝后,租給到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并由他們滿足生意的收入和房東群體的后期愿望滿足。其中電費收入要比房租收入低很多,但聊勝于無且存在量化的可能。
很顯然我國的高價用電現象,來自于舊時期的比較以及房東群體在電費方面的收入增加。但這無法表示我國的電費標準在世界范圍中是低價的,國家電網董事長說法也不會基于此。
按照2022年的世界電價排名,全國平均電價0.542元/千瓦時,在整體世界范圍中排在倒數第二的位置,而最低的收費國家為墨西哥,每度電的價格為0.433元。
呈現最高電費的德國每度用電為2.310元,第二名是比利時,用電價格為2.188元。而世界最發達國家美國在世界電費排名中也沒有過多的靠前。與我國相同的每度電價格不超過一元。
整體的排序中可以分為3個檔次,1元以下,1元以上和2元以上的每度用電。我國和美國同在1元以下的檔位中,經濟體差距超過0.4元。董事長的話并非虛言。
全球最低水平確實是實際的描述。但要注意這里講的是平均用電費用,并不是實際用電費用。從實際用電的角度出發,我國部分發達地區例如上海等地的用電費用是高于這個數值的。
另外這里僅僅是居民用電,而工業用電上我國在國際上并不算是低價,反而美國的工業用電價格僅為0.472元每度成為了世界排名最末。
國內居民用電低更多的原因是在工業用電上有較高的收入,并利用國民人口數量平攤了個人的用電費用,造成了一種低價。還需要注意的是單位是被轉化的,排名基點以我國視角為主。
這樣的排名就很有意思了。不同國家的郭明收入、工作強度以及福利水平不同。每單位用電的支出成本也并不相同。如此的比較以及比較結果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
本身用電價格也與發達與否沒有關聯。董事長的說法,更多的是建立在數據層面的表示,這與國內的運行情況難于趨近。那么是董事長錯了么?錯誤并不在董事長,數據也有存在價值。
錯誤的是,在社會福利以及勞動力薪酬水平沒有更多的提升時,這樣的數據并不可靠,且更類似一種定心丸,是在表示國內的收費合理,且本身高價電也不是單方面造成的。
說法更類似一種解釋,只不過這種解釋并無法滿足大眾而已。此類數據或是排名本身的價值更多是在產業內部出現的,對于關注者而言,這種數據僅是談資而已,但僅是一種調劑而已。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本文由“老劉財經匯”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轉載、搬運,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