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和總統關系_美國總統與國會的矛盾可以調和嗎
各國領導人的稱呼可謂是五花八門,總統、總理、首席等各不相同,那這些稱呼究竟是從何而來?為什么全球領導人不統一稱呼呢?首先先講講總統,在我們熟知的國家中,美國、俄羅斯、韓國、法國等國家領導人稱為總統。但不同國家的總統掌管的事情以及掌握的實權有所不同。以美國為例:老美是世界上實行總統制最早的國家,雖然美國的總統是政府的直接首腦,同時還可以掌控軍事權,看起來地位很高,實際上這只是表象而已。
在美國,掌握實權的是國會,國會可以直接限制總統的權力,如果總統行為不妥,就會遭到彈劾,總統想要投資、想要拿錢辦事,還必須要國會同意才行。如果國會不同意,那么政府部門就會“關門歇業”。在川普執政期間,就曾干過這樣的事情。當時川普和國會意見不合,導致預案遲遲不通過,政府被迫關門一個月,損失了近110億美元。通過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美國總統是相當的憋屈,別看拜登到處訪問、簽訂各種項目,但只要佩洛西不同意,拜登也只能乖乖回國無計可施。但俄羅斯就不同了,總統掌管全國,只要普大帝一聲令下,全國都必須執行命令,不僅如此,總統還可以左右政府,甚至可以直接解散議會,通過這一點,也能看出俄羅斯強硬的態度。那么,總理又是什么呢?
總統、首相、主席!各國領導人的稱謂到底是怎么來的?據了解其中大多數還與中國有關?聽起來總理要比總統級別低,但在不同的國家總理才是實際掌權人,例如德國、印度。就拿德國來說,德國的總理經過選舉,成為國家的一把手,直接對議會負責,不僅有大小官員的直接任免權,還有國家大事的直接確定權。一旦爆發戰爭,還可以直接統領全軍作戰,有直接指揮權,由此可見,德國總理默克爾能力有多出眾。另一個代表國家就是印度,這就不得不提一下莫迪了,這個經常給世界提供笑料的印度總理。雖然他做事看起來不靠譜,但卻能在關鍵時刻,讓俄羅斯和美國搶著簽合作,可見莫迪身上也是有兩把刷子的。至于這兩國總統,可以說是有名無實的存在,類似于我國古代的太上皇,空有一個稱呼,實際上存在感是比較低的,很少有人知道這兩國總統的名字。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首相。在我們熟知的國家中,日本和英國最大領導人的稱謂就叫首相。那么首相和天皇之間誰的權力大呢?在日本,天皇雖然要接受首相的參拜,但并沒有實權,只是名義上地位較高,看起來比較尊貴而已,如果論實權,日本首相掌管治理大權,擁有國家大事的直接任命權。英國也是如此,在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國王只是國家的精神象征,實際上管事的還是首相。首相有三重身份,是政府首腦、同時還掌管議會,并且有立法權力,是一個集行政、立法、外交權為一體的職位,實際權力要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
除此之外,英國首相每年能拿到一百多萬薪酬,還能享受很多福利待遇。但近些年來,英國國內出現很大問題,他們執著于各種的明爭暗斗,因此英國首相頻繁更換。而用主席這個稱謂的國家并不多,其中包括我國、老撾、越南等國。好了今天的視頻就是這樣,聽完老崔的介紹,你對各國領導人的稱謂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