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島是怎么形成的;沙島有什么好玩的
中國人對“吹沙填島”并不陌生,畢竟在南海中已經憑空填出幾十平方公里的面積。但人力在大自然面前卻顯得極其渺小,比如全球面積最大的沙島,就是在過去75萬年間由海風自然吹填,如今已有1840平方公里面積,且仍在不斷擴大中。
1802年,英國船長弗雷澤帶著妻子和18個船員從蘇格蘭啟航,將一批烈酒送到澳洲的英國殖民區內。快到澳洲大陸時遭遇風暴被迫擱淺沙島,隨后被一群土著囚禁。六年后,從澳洲監獄逃出來的囚犯路過沙島,但最終只救出了船長妻子。
妻子為營救丈夫向英國政府求助,可她所描繪的海島與記載并不吻合,反倒令英國人對這座充滿淡水和植物的海島產生興趣,因此假意施援實際只是探查。一年后,妻子得知丈夫已被土著處決,為紀念丈夫在書中將海島命名為弗雷澤島,從此被沿用至今。
弗雷澤島長123公里、寬22公里,面積達到1840平方公里,是澳大利亞東海岸和昆士蘭州最大的島嶼,也是澳大利亞第六大島,與大陸之間隔著桑迪海峽。由于土著極具攻擊性,英國士兵勘測后就走了,將其擱置直到澳大利亞統一成聯邦。
19世紀期間,澳大利亞淪為淘金者的“天堂”,數以百萬計的外來人口蜂擁涌入澳洲,原本不引人注意的弗雷澤島也發現了少量金砂和金屬礦,導致原住民被驅離到當時全球最大的亞拉巴布貧民窟生活,只有少量土著被留下充當奴隸。
澳大利亞人對弗雷澤島的研究從1980年才正式開始,起因是被驅離的土著后裔不斷要求將名字改回原來的“K'gari(土著語天堂島)”,并準許他們返回島上居住。為了名正言順的拒絕土著后裔,澳大利亞邀請美國考古學家前來研究。
沒想到的是,美國考古學會主席羅伯特拒絕了澳洲“隱瞞真相”的提議,堅持將真相公之于眾:弗雷澤島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生活跡象,巔峰期族群發展到2000-3000人的規模,且島上古墓中發現的骨骸與土著后裔的DNA高度吻合。
哪怕如此,澳洲政府仍然拒絕了土著后裔們的返島請求,理由是弗雷澤島的生態需要長期維護,不能大規模返島生活。支撐這個理由的證據也來自羅伯特:島上有353種鳥類(英國島只有337種),還是個完全由海沙堆積而成的天然沙島。
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難以置信的大自然進化過程被撥繭抽絲,一點點的展現出來:冰河時期,澳洲大陸南面山脈被長期風化侵蝕,碎石巖屑被風刮到海中隨洋流運動研磨成海沙,隨后又被海風吹填并堆積成沙丘,逐步擴大成島嶼型態。
這是座大自然自主形成的島嶼,先是飛鳥將植物種子帶到島上,成長后的根系又將沙丘固定。由于弗雷澤島年降雨達1500毫米,日積月累后最高的沙丘已堆積到244米海拔。類似千層蛋糕般,每隔一點距離就有一層植物或動物的殘骸。
另一特色是島內有100多個淡水湖,其中40個屬于純雨水匯聚而成、靠海沙完全封閉的海島淡水湖,類似湖泊全球只有80多個。有趣的是,弗雷澤島淡水水質位居全球前列,但水中卻富含腐爛植被的有機酸(含未知微生物),因此不缺淡水卻被禁止飲用。
弗雷澤島氣候溫和、濕度極高,在頻繁降雨后,島上內陸會形成數百條小河,將雨水匯聚后排入大海。最大河流伊萊河每天最大流量可達8000萬升,第二大河流量為500萬升,充足的淡水和氣候導致熱帶植物瘋狂生長,沙島得以更加穩固。
地質學家在弗雷澤島多個湖泊內發現不少異象,其中最難解釋的是淡水湖中只有微生物,沒有任何魚類存活。第二個未知之謎是部分湖泊水體會在紅、藍、粉等色彩之間頻繁切換,雨量越大越明顯,最短只需24小時就會明顯變色。
1992年,弗雷澤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要求澳洲政府嚴格執行保護法,原準備開發礦產和石油的澳洲政府頓時“傻眼”,沒想到當初為了阻止土著返島請來專家,如今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只能停止一切開發,后期干脆禁止任何游客在海邊游泳,唯一能在海水中游泳的地方是北岸的水坑。
好在弗雷澤島的旅游業潛力十足,只用二十年就成為昆士蘭州最受歡迎旅游目的地之一,由于世遺保護法明令禁止修建公路和機場,只能將75公里長的沙灘截成幾段,不僅有起降飛機的“沙灘跑道”,也有可供車輛行駛的“高速公路”,時速限制在80以內。
?2019年初,澳洲政府頒布弗雷澤島新保護法,被保護的有哺乳動物25種、爬行和兩棲動物74種、飛禽353種、所有鯨目以及865種植物中的800種。換句話說,弗雷澤島上只要能動的都在保護名單內,包括海岸上200多只流浪的澳洲野狗。好在弗雷澤島并不限制露營和釣魚,這也是全球游客來到弗雷澤島上不可缺少的旅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