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鷹潭火車脫軌_鷹潭 火車
在中國的交通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鐵路作為國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千萬人民的出行需求。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膽大妄為的違規行為也逐漸增多,列車事故仍然時有發生,給無辜的乘客帶來巨大的傷害和財產損失。
而在以往發生的這些列車事故中,最令人震驚的就是2000年發生在京九線上,由南昌出發開往景德鎮的K860次列車脫軌重大事故。
為何在中國交通如此發達的21世紀仍會出現火車脫軌這樣嚴重的事故?究竟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列車脫軌事故的發生?
火車脫軌后,即便并未造成車上乘客的傷亡,這次事故為何還是引起了大眾的廣泛議論?這次事故的調查和處罰結果又是什么?
2000年10月27日上午8時左右,在京九線的某個山區段,由南昌出發開往景德鎮的K860次列車發生了嚴重的脫軌事故,此次事故造成了列車上乘客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2000年10月27日上午7時43分,一列車次為K860的旅客列車從南昌站準點開出。
殊不知在距離南昌站三十公里外的京九線橫崗至向塘區間段內,正有一隊鐵路部門外包的施工隊在拆卸他們即將經過的鐵路,進行著更換鐵軌的工作。這次的施工屬于鐵路外包的,是南昌鐵路局鷹潭機械化線路段中修隊的臨時行為。
在施工前,該施工隊的相關負責人并未提前告知距離施工地點五公里處的橫崗站值班員,也沒有辦理封鎖軌道的施工手續,導致鐵路部門沒有設置移動停車信號機,對可能在施工期間行駛經過的列車進行預先防護。
所幸在K860次旅客列車運行到該事故發生路段的時候,列車長和副列車長通過瞭望發現了正在更換鐵軌的施工人員,并緊急拉動汽笛鳴笛示警,讓他們能盡快反應過來,撤離鐵路以避免造成人員的傷亡。
待施工人員緊急撤離后,他們又震驚地發現列車前方即將行駛過的鐵路段左側的鋼軌竟已消失無蹤。沒了鐵軌,在如此高速行駛的情況下,質量巨大的火車必然會因為慣性依照原有的方向繼續行駛導致脫軌。
列車組人員立馬意識到了危險,在大驚失色下,他們立即撂了列車的非常制動,致使列車的車速從每小時110公里急劇降低至零。
但由于發現時給列車員的反應時間過短,前方鐵路的左軌“消失”時,列車與此處的距離已經只剩下了一百多米,即使撂了非常制動也無法避免列車脫軌的結局。
不過好在列車的工作人員訓練有素,反應迅速,及時剎車,才讓列車即便是在脫軌后,也并未發生傾覆,也是本次事故中不幸中的萬幸了。
這次事故沒有造成列車上乘客的傷亡,只是旅客的行李因為列車顛簸震動向下掉落,造成了部分乘客的經濟損失與一段時間列車上乘客的受驚慌亂。
事故發生后,事故調查人員迅速趕赴現場,通過對事故現場的勘查以及相關記錄的回放。
事故背后的安全管理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初步確定脫軌的原因竟是由于施工隊在列車的運行區間未提前辦理相關手續,也未提前與鐵路值班人員達成溝通,更沒有設置移動停車信號機進行預先防護,私自在列車的運行期間前往鐵路進行拆換鋼軌的施工作業。
承包商相關負責人員異想天開,自行腦補施工人員可以在列車行駛過事故路段的間隙,見縫插針地完成鐵路軌道拆卸及安裝的全部工程,完全忽視了這個行為決定是否已違反相關鐵路規定。
如此膽大妄為的行為也是將列車上乘客和工作組、以及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視為兒戲。
在與K860次列車組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相比之下,造成本次事故發生的當地鐵路部門以及相關項目承包方的行為,不僅對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構成了威脅,同時也給我們國家的交通運輸體系造成了一次沉重的打擊。
在K860次列車脫軌事故發生后,相關部門迅速成立了調查組,對事故原因展開了深入調查。根據事故原因的初步調查發現,事故的發生并非偶然,而是長期以來鐵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的集中體現。
一些地方鐵路部門在進行鐵路的維修和檢查工作時,往往出于工期壓力以及人工成本的考慮,可能會選擇將列車的運行軌道鋼軌拆換的工作任務分包給一家資質不合格的承包商來承包。
這次K860次列車脫軌事故發生的也正是這個原因。承包這項任務的資質不合格的承包商不具備相應的技術,更沒有按照標準的流程和鐵路要求的操作規范來進行拆換鋼軌的工作。
這次事故歸根溯源,還是在于鐵路部門的安全管理漏洞與項目施工方膽大妄為的違規行為。
首先,一些地方鐵路部門為了趕工期和維修的人工成本考慮,常常會選擇采用低價中標的方式,選擇一些未嚴格經過資質審核的承包商,這種行為嚴重違背了工程質量要求和安全的底線。
其次,本次事故的承包商也是膽大妄為,即使自己缺乏相關資質和工程技術,仍然選擇了接下這個任務,并且在未通知鐵路的前提下,私自安排工人們在列車運行期間前往路段進行施工作業。
使該段鐵路沒有提前辦理封鎖施工手續,更沒有設置移動停車信號機進行預先防護。最終導致了列車在行駛過程中因軌道被拆卸,造成K860次旅客列車脫軌這一嚴重的交通事故發生。以上這些不合規范的行為共同造成了這次慘劇的發生。
與此同時,這次的事故也揭示出了京九線的一些安全隱患,如軌道維護不及時、列車檢修不徹底等安全問題。
這次的K860次列車脫軌事故之所以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讓人們對鐵路安全問題的關注度大幅提升,是因為人們不僅是對本次事故中相關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的關切,更是對自身安全的關注。
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對鐵路安全的監督和管理,確保類似事故不再發生。
K860次列車脫軌事故發生后,緊急救援行動迅速展開。消防隊員、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們迅速趕到現場,開展了緊張而有序的救援工作,以全力救援受困乘客。
同時,對于本次K860次列車脫軌事故的責任追究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隨著救援行動開展的同時,有關部門對于責任的界定和問責機制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調查。
在后續的調查中發現,地方鐵路部門在選擇承包商時存在有失職瀆職的情況:
1、南昌鐵路局鷹潭機械化線路段中修隊的副隊長作為這個項目的施工負責人,嚴重違章指揮。
違反了鐵路的《鐵路技術管理規程》和《鐵路工務安全規則》中相關的規定,肆意妄為,臨時性利用列車的運行間隔進行軌道拆卸等施工行為。
在既提前依照規定沒有辦理封鎖施工手續,也沒有通過車站的值班人員承認既有線路的上路施工和設置移動停車信號機加以防護的情況下,擅自帶隊上鐵路進行換軌施工,是造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南昌鐵路局鷹潭機械化線路段的駐橫崗站聯絡員沒有及時與施工負責人和當時的車站值班員進行溝通和聯系,違反了相關規定。
在沒有提前向車站值班員辦理允許施工手續的情況下,盲目大膽的準許施工隊在列車運行期間上鐵軌進行拆卸作業,是造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3、工地北端防護員、工地防護員等3人違反了鐵路規定中有關使用移動停車信號防護辦法的條例。
在明知鐵路上有施工隊正在進行更換鋼軌施工作業的前提下,依舊大膽狂妄地不遵守規定,未預先設置停車信號防護,以致失去攔停K860次旅客列車的最后機會,是事故發生的次要原因。
4、對于承包商,其主要責任在于冒險接下不具備資質的工程任務,因此,承包商的法定代表人和相關技術人員也已被追究刑事責任。
本次事故的后續已對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撤職、留路察看等一系列嚴肅處理,并檢討部門的管理體系。
除了直接責任者,監管部門在事故中的監管缺失也需加強整改,完善鐵路工程項目的審核和監督機制,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