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起,中國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
安徽是農業大省,糧食產量居中國第四,優質農副產品暢銷全國,徽菜、徽酒香飄萬里。蕪湖古稱“鳩茲”,近代蕪湖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工商業發祥地和中國四大米市之一,1876年開埠通商,被譽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
記者從主場活動上了解到,今年安徽夏糧總產量居中國第三,再創歷史新高。安徽將以此次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為契機,加快打造“千億斤江淮糧倉”。
觀看演出、品嘗美食、體驗農耕游戲、感受農業科技……當日,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與當地農民一起,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在農耕非遺體驗展區,蕪湖鐵花、葫蘆烙畫、淮北泥塑、宣筆制作等16個農耕非遺項目代表作品,現場展示勞動人民的智慧與風采。
今年57歲的李建東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淮北泥塑”傳承人、淮北民間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他自幼接觸泥塑,首次在中國農民豐收節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他感到很自豪。為了迎接今年的農民豐收節,他專門花費兩個月創作一套名為“臨渙老茶館”的泥塑作品。
李建東說:“農民豐收節是展現我們農民自己的節日。我帶來的作品主要聚焦農民茶客在收獲后或農閑時,到茶館消遣的場景。”
據悉,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慶豐收,促和美”為主題,主場開展群眾慶祝豐收聯歡、全國農業科技裝備成果展和中華農耕文化展、農民體育健身大賽等10項系列活動,并舉辦2023年度“全國十佳農民”頒獎儀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