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主要部分。目前正值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全國糧食生產的領頭省份,黑龍江正在積極推進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油作物的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并且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
中國中央電視臺記者 蔣樹林:這里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遙感與信息研究所,我站在旁邊的這幅圖是科研團隊通過衛星監測對全省農作物生長情況的展示。黑龍江省的糧食播種面積已經達到了兩億多畝,為了監測這么大面積的農作物情況,科研團隊依靠新技術和大數據進行了全新的探索。
黑龍江農業科學院遙感與信息研究所所長 鄭妍妍:我們利用遙感技術對農作物的狀況進行了監測,這幅圖將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分成了優良、中等和差等四個級別。從圖中可以看出,顏色越深,說明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越好。對于我們黑龍江省的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糧油作物來說,目前呈現的是從淺綠到深綠的生長態勢。
根據遙感與信息研究所大數據中心的指導,記者來到田間地頭,對水稻、玉米和大豆這三種主要糧油作物進行了實地考察。黑龍江撫遠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水稻已經開始收割。今年,合作社種植了2萬畝水稻,面積是2016年的4倍,同時畝產量也提高了50斤。
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袁勝海:我們今年實現了水稻的標準化和智能化種植,預計畝產量將超過1200斤。
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的目標,而黑龍江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正加快建設國家粳稻口糧戰略保障基地以及優質玉米和大豆的生產基地。近日,黑龍江的鮮食玉米等早熟作物率先迎來了豐收。在蘭西縣康榮鎮榮崗村,隨著玉米收割機轟鳴聲響起,一排排玉米被送入谷倉等待加工,同時秸稈也被粉碎用于還田。一臺玉米收割機每天可以收割60畝鮮食玉米,大約15萬穗。
綏化市蘭西縣康榮鎮農民 陳洪生:我們每天可以將玉米及時地采收,一天跑十多趟,不能采收太晚。
關海濤,綏化市蘭西縣玉米種植基地負責人,在種植玉米時犯了一個錯誤,他種植的時間錯了,因此收割時也錯了。這個錯誤使得玉米的口感變得獨特。
建三江是中國糧食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建三江能夠生產大約140億斤的糧食。由于擁有北大荒核心基地的生產能力,建三江的人們開始致力于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和質量。
建三江七星農場的種植戶秦玉秋,是廣大三江平原稻田中的一員。近年來,當稻谷快要成熟時,秦玉秋養成了一個習慣,他每天都會去查看農田的水分和水稻根部的狀況。在秦玉秋看來,保證水稻的根系健壯是提高產量的關鍵。
要想水稻產量豐富,就必須抓住整個生長周期,讓溫度、光照、水分和肥料得到最佳的配合。在七星農場,各種傳感器的幫助下,秦玉秋的農田信息被傳輸到一個"智慧大腦"中。通過長時間分析水稻不同生長階段的植株高度、葉面積等相關數據,可以建立當地的水稻生長模型,為進一步實施高效施肥、植物保護和灌溉等農事作業提供技術支持。精確地控制每個環節將提高產量。
今年,通過墾地融合項目的實施,北大荒的先進集成技術也被推廣到普通農戶的農田。例如,八五九農場在撫遠市海青鎮開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實施了單個環節的托管作業面積超過22萬畝次,平均每畝大豆產量增加了100斤以上。
黑龍江省是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地區,但你知道嗎?我們直接食用的玉米很少,幾乎90%以上的產量都經過深加工,用于各種領域的應用。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一下小玉米的特點。
總臺央視記者魏雯雯報道:三春沒有一秋那么忙碌,現在是采收鮮食玉米的時候。看看這些玉米顆粒飽滿、鮮嫩多汁,讓人垂涎欲滴。作為主要糧食作物,玉米首先要好吃,尤其是現在育種技術的不斷提升,鮮食玉米的品種多樣,總有一種適合你的口味。
央視記者魏雯雯表示,在農田里,人們正忙于玉米的收獲,而目前還沒有進入玉米大面積收獲的季節。玉米的作用不僅僅是人們的主要糧食,還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鮮食玉米一般用于人類食用,占據了玉米種植面積的一小部分。例如在綏化地區,玉米種植面積為1600萬畝,其中鮮食玉米的面積大約為100萬畝,剩下的90%以上的玉米屬于普通玉米,它們的玉米棒更大,淀粉含量更高,非常適合進行精深加工。黑龍江省的玉米也是精深加工產業鏈最深和最長的糧食作物之一。那么,一株玉米到底可以提煉出什么樣的產品呢?
魏雯雯解釋道,在每一顆一厘米見方的玉米粒中,蘊含著豐富多樣的產品。想要充分利用玉米,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玉米皮可以制作成飼料,玉米胚芽可以提取成玉米油,而蛋白部分則可以制成玉米蛋白粉。而玉米的主要價值在于淀粉的提取。精深加工的產業鏈從淀粉開始延伸,通過對淀粉的變性,可以制成上百種不同的產品。進一步延伸,可以將玉米淀粉轉化為玉米糖。在一家玉米精深加工企業里,魏雯雯看到了十多種不同類型的玉米糖,包括液體和固體糖,用途涵蓋食品、飲料和制藥等多個領域。其中,赤蘚糖醇是一種較高端的產品,雖然大多數人可能對它不太熟悉,但卻經常食用。它是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純植物糖,不含糖分和卡路里。4噸玉米可以提煉出1噸赤蘚糖醇,相當于將玉米的價值提高了4倍。
魏雯雯稱之為玉米變形記”,指的是玉米加工的產業多元化。這個產業圖譜從傳統的淀粉擴展到淀粉糖、醇類、氨基酸類等等,黑龍江省從玉米中延伸出來的主要產品達到40多種。例如,魏雯雯手中的輔酶Q10,目前市場價值約為每噸250萬元,其產品附加值是玉米淀粉的七倍。科技的賦能使得玉米的價值變得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