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作者 | nico
題圖 | 《少女特工隊》
現在一聽到“高顱頂”這詞,已經有點PTSD了。精靈耳、漫畫腿、A4腰、硬幣鎖骨的毒辣審美才剛走遠,大大小小的社交媒體又開始鼓吹“顱頂美學”,吹了幾年還沒停。
到了今天,顱頂這門學問,不僅成了評價美人頭銜的標準,還成了種魔法攻擊。
女星走紅毯,上熱搜的不是妝造別致,而是顱頂的圓潤高低,就連劉亦菲都開始被質疑“算不上美人了”,因為她的顱頂好像“不夠標準”。
把頭發盤高,是這幾年女星的流行造型。
對顱頂的執念,像是另一種卷土重來的美貌焦慮。女孩們忙著給自己進行“矯正”,墊假發片、加假發包,只為了塞進定義好的美人殼里。
顱頂美學看似提供了一個觸手可及的漂亮門檻,可也一遍遍地塑造著更深的焦灼感——連這也沒有,那該多糟糕?
哪怕是相比普通人,外貌條件已足夠優越的女明星,也時常陷落其中。參加過《青春有你第二季》的趙小棠就曾借著開玩笑的口吻說,很怕被別人說自己頭顱低,于是妝造都得更用力。
右一為趙小棠,常要把頭發墊得高高的。
其實,對顱頂的修飾不是近年才有,上世紀90年代的Fashion icon,都偏愛把頭發吹得蓬松順滑,朱莉婭·羅伯茨的叛逆小卷毛,毛茸茸的發絲每根都像在彰顯慵懶和親切感。
朱莉婭·羅伯茨。
更早些,上世紀80年代初從嬉皮士演變來的“招手停”女士發型,則朝氣蓬勃了許多,高高吹起的、自由奔放的浪花劉海,估計爸媽都著迷過。
那時的顱頂美學,追求的是生命感,是迎著都市女性風一路上揚的野性、張力,是沒有拘束感的,那時的女郎,多得是這樣多元、精神豐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