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 (郭超凱 庹藝倩)中法核能科技合作40周年紀念活動29日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舉行。來自中法兩國政府、企業界、科技界的代表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回顧中法40年核能科技合作之路,展示中法核能科技合作成果,深入拓展進一步合作關系。
自1982年中法兩國簽署首個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議定書以來,兩國始終堅持“科技合作”與“工業合作”并重的方針,在核燃料循環前端、后端、反應堆及核安全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合作,為兩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產業合作方面,兩國合作建設的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第一臺引進的核電機組,嶺澳核電站至今保持著中國核電連續安全運行天數最高記錄;在科技合作方面,兩國在核電站老化與壽命管理、反應堆熱工水力、快堆技術、嚴重事故管理、高放廢物地質處置、放射性廢物治理以及核聚變領域合作設立了7個協作實驗室,迄今已共同推進執行500多個專題合作項目,互派專家開展進修交流研討千余人次;在政策交流方面,兩國智庫在未來核能技術發展方向、國際核能市場發展趨勢等方面合作開展政策研究。
作為核工業主管部門,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與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建立了中法核能合作協調委員會機制,定期就國際核領域重大問題、兩國核能發展的最新進展和相關政策等交換意見,并指導國內企事業單位中法合作項目的實施。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劉敬致辭 國家原子能機構供圖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劉敬在致辭中指出,40年來,在中法兩國歷任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雙方合作建成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臺山核電站等標志性項目,共同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大科學工程,聯合設立核電站老化與壽命管理等協作實驗室,取得了豐碩成果、建立了深厚友誼。和平利用核能合作成為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合作更是為兩國核能合作注入了新內涵和新活力。
期間,劉敬與有關代表共同參觀了中法核能科技合作40周年圖片展,并禮節性會見法國駐華大使白玉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