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方面,11月11日,中國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根據國家衛健委通報,中國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縮短入境隔離期至“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縮短密切接觸者隔離期、調整風險區劃分、制定規范核酸檢測等。受上述利好消息影響,中國股指擴大漲勢,人民幣走強,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諾德基金基金經理謝屹認為,中國防控措施逐步精準化,二十條措施極大地提振了經濟復蘇的預期。平安基金認為,前期持續受損于疫情的消費出行等板塊迎來修復契機。
受上述利好消息刺激,美國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上周分別上漲5.9%和8.1%,是今年6月和3月以來的最佳單周表現。
英國《金融時報》12日也報道稱,亞太股市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股市走高。香港恒生指數飆升7.7%,本周累計漲7.21%。此外,韓國綜合股價指數、日經225指數、澳大利亞標普200指數等紛紛以大漲收尾。
《華爾街日報》12日稱,中國發布的調整部分防疫限制的“二十條措施”與美國發布低于預期的10月份通脹數據,共同推高亞洲股市反彈。
據俄羅斯財經網站“1prime”12日報道,高盛投資銀行分析師預測稱,如果中國放寬防疫限制,將成為市場增長最顯著、期待已久和最強大的催化劑之一。俄政治觀察家德米特里·加爾金稱,這將重振全球經濟,處于經濟衰退邊緣的全球經濟將因中國消費增長而避免陷入衰退。
不過,歐洲三大股指上周漲跌不一。分析人士警告,現在宣布美國通脹威脅結束為時過早。巴克萊歐洲股票策略主管埃馬紐埃爾·科告訴《金融時報》,美國核心CPI數據仍“過高”,令各國央行難以考慮放松金融環境。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威爾遜表示,目前美股仍然處于熊市,市場將繼續劇烈波動,“所以它仍有可能把你撕成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