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里沒有!“神舟開艙手”開艙門對航天員說了啥
初冬,內蒙古中部阿木古郎草原,人們翹首以盼的心情彌漫在沁涼的空氣中,攪動著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要在這里著陸。
這已是神舟飛船第11次選擇這里作為著陸場。自2003年楊利偉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飛天任務以來,共有11位中國航天員在這塊廣袤的草原上由太空回家。
午后的冬陽浸著金黃色的光澤撒向草原,溫暖著“神十一”回家的路。
“發現目標!”隨著清脆有力的調度口令響起,地面觀測設備第一時間成功捕獲目標。“跟蹤正常,定向穩定……”各種數據源源不斷傳來,地面搜索回收系統牢牢鎖定飛船行蹤。
17公里、10公里、7公里……隨著距離地面越來越近,一個面積1200平方米紅白條紋的降落傘在天空中漸漸清晰。
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兩位航天員從太空回到了地球家園。
回家,向祖國報到!
這一刻,他們完成了生平走得最遠的一次旅程,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開艙!”被譽為“神舟開艙手”的李濤在聽到開艙命令后,迅速打開艙門,面帶著微笑送出了第一聲問候:“歡迎你們回到祖國大地!”
這是李濤第11次參加神舟飛船測控回收任務。“每一次都充滿挑戰,每一次都滿懷期待,每一次都感到無比自豪!”他說。
艙門打開,最先進入返回艙的工作人員是醫監醫保系統的副主任設計師吳元亮。今年45歲的他曾跟著恩師劉建中連續參加8次載人航天任務,此次任務是他首次擔任航天員救生系統技術組組長,獨立進艙。
此刻站在艙外靜候指令的劉建中,曾是中國歷次載人飛船返回后最先進艙接觸航天員的地面工作人員。此次任務中,他的工作是協助吳元亮。
進艙后,吳元亮對兩位航天員進行了初步生理狀況檢查,詢問他們的感覺和身體情況。吳元亮向指揮長報告:航天員健康狀況良好,可以出艙。
隨后,身著白色宇航服的景海鵬、陳冬從返回艙中依次出艙。他們面帶微笑,不停向大家揮手致意。
此刻,站在返回艙周圍負責警戒的李永霖笑得格外燦爛。1998年出生的他,是著陸場區參加任務年齡最小的兵。一年多前,他還是父母眼中不懂事的孩子。如今,他已經成為守衛飛船返回艙的衛士。
“我在草原等你,期待和你最美的相遇。”這是任務期間,他寫給神舟十一號飛船的詩句。此刻,他注視著兩架護送航天員的直升機翱翔在藍天,說:“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