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學生起薪不如農民工”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事件源自于一項關于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的調查,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高校畢業生期望月薪平均值為4985元,略高于2015年應屆畢業生總體實際簽約月薪平均值4793元。
數據一出,“大學生起薪不如農民工”的吐槽在網上興起,其中不乏“讀書無用”的言辭。對此人社部也給出回應:個例比較得出結論不合適,“如果盯著個案,農民工中的確存在月薪近萬乃至更高的人,但高校畢業生中更不乏用人單位搶著要、開出幾十萬年薪的事例。”
平均數據就能完全衡量就業壓力?
正如網友所言,農民工中有月薪兩千的環衛工人,也有月薪過萬的高危建筑工。用農民工工資高的個例與大學生平均工資比較顯然不能落腳,更不能僅用平均薪資來衡量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及壓力。
事實上,畢業生的月薪收入與其畢業院校、學歷、所學專業、所在地區以及個人的能力有著重要的聯系。而所謂的就業壓力也受到了大學生擇業標準的重要影響。如果畢業生將薪資作為找工作的第一標準,那么這純粹是在“自找壓力”!
所以,小新建議高校畢業生在找工作時不要把薪資作為第一考慮條件,更多的要看工作是不是對自己的提升以及發展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