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縣通鐵路出門能“上天” 荊州交通規劃放大招
以后,別說荊州只有漢宜鐵路;以后,不用去武漢、宜昌坐飛機;以后,縣市的親們出了火車站直接搭“班車”回家,走的都是高速;以后,連接長江兩岸的“紐帶”越來越多……
“兩會”期間,印發了《荊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為我們構筑起一張荊州未來建設的美好藍圖。
南北貫通,東西通達,未來五年,“水陸空鐵”立體式交通網在你家門口就能實現,荊州交通樞紐的地作用越來越顯現。
不僅如此,四通八達的交通動脈也成為荊州的經濟通道和資源通道,將荊州劃入全國的交通網絡和經濟發展戰略框架。
鐵路
中心城區形成“雙十字”鐵路網絡,努力實現縣縣通鐵路的目標
>加快推進蒙華煤運通道荊州段建設
蒙華鐵路是國內最大規模運煤專線。在我市境內約100公里,設荊州東站、江陵站、公安站、藕池站、石首站5個站點。2015年9月9日上午,蒙華鐵路荊州段進入全線施工階段。
>提升漢宜鐵路和焦柳鐵路運輸能力
>推進江漢平原貨運鐵路二期三期建設
江漢平原貨運鐵路包括一期天門至仙桃、天門至潛江兩條線路,穿越天門、仙桃、潛江、漢川等4市。二期仙桃至洪湖、監利鐵路,全長112公里。據新華社1月18日消息,目前,江漢平原貨運鐵路施工進展順利。
>推進南北向的襄荊荊常(襄陽-荊門-荊州-常德)客運鐵路
接入國家“八橫八縱”鐵路骨架網。起于襄陽市,經荊門、荊州到湖南常德,在襄陽接鄭萬鐵路,到湖南婁底接入滬昆鐵路,直達廣西南寧。將成為連接鄭萬鐵路、滬漢蓉鐵路和滬昆鐵路的重要通道,帶動沿線1.5億人口。1月15日,據荊門市發改委,荊門市規劃有四條高鐵,其中,荊門—荊州—常德高鐵力爭“十三五”期間開工。
>推進東西向的三峽南翻壩鐵路(宜昌秭歸至武漢)
按照規劃,該鐵路起于重慶涪陵,過秭歸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港區,經松滋,在公安接蒙華鐵路到江陵,過石首,經監利、洪湖(與江漢平原貨運鐵路相連),抵武漢西站。
航空
建成荊州民用機場,規劃建設海子湖、石首、洪湖(監利)和公安(松滋)等通用機場,大力發展臨空產業
>荊州民用機場
建設4C支線機場,5個停機坪,2600米跑道,7000平方米航站樓。
按照規劃,預計2019年可建成通航,預測2025年旅客吞吐量為7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8340架次。
項目近期規劃擬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地航線。
>通用機場
海子湖以發展航空運動、航空旅游、人工氣象等為重點;石首以發展通勤航空、航空旅游、航空農業服務為重點;洪湖(監利)以發展航空旅游、農產品航空運輸為重點;公安(松滋)以發展航空救災、航空旅游為重點。
>臨空產業
以航空產業、快速物流及多式聯運為重點。
高速
“三橫七縱一環”
>三橫
滬渝高速、江北高速+洪監高速、江南高速。
>七縱
枝石高速荊州段、二廣高速、沙公高速、潛石高速、隨岳高速、武漢城市圈環線洪湖段、監利至華容高速公路;
>一環
荊州城區高速公路環線
過江通道
依托鐵路、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快速通道,布局過江通道
>加快建設荊州長江公鐵大橋、石首長江大橋
2015年12月3日,荊州長江公鐵特大橋順利實現主跨鋼梁精確合龍,這標志著我國首條跨江的重載鐵路成功跨越長江荊江江段,蒙西至華中鐵路通道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2015年12月18日上午,長江上的第27座大橋,荊州境內的第4座長江大橋——石首長江公路大橋正式開工建設。
>開工建設洪湖至嘉魚長江大橋、洪湖至赤壁長江大橋
2015年11月18日,洪湖至嘉魚長江公路大橋初步設計獲交通運輸部批復,是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的重要樞紐工程。
洪湖至赤壁長江大橋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門。
>加快荊州中心城區(李埠、鹽卡)、監利和松滋過江通道建設
港航
“一港十區”沿江港口群
>一港
荊州港
>十區
鹽卡港區、李埠港區、旅游港區、江陵港區、松滋港區、公安港區、石首港區、監利港區、洪湖港區、洪湖濕地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