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嚴打侵權假冒 行業組合拳”
在北京舉辦的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打擊侵權假冒高峰論壇上,與會人士強調市場監管應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來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秘書長何勇表示:假冒偽劣產品一直是消費中的頑疾,加大打擊力度有助于提升消費者的信心,促進社會發展。” 他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釀酒和消費國家,然而近年來,酒類侵權維權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侵權犯罪呈現出跨區域、鏈條化和產業化的特點,侵權行為日益隱蔽,查處難度加大,缺乏準確的司法機構。
對此,他建議市場監管部門采取組合拳”機制,通過構建司法、行政和行業協作打擊保護雙向聯動機制等措施來加強侵權打擊工作。他還提到,在制度方面,應完善法規,建立快速、高效和司法定量的制度;在執法方面,應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提高侵權違法行為的成本;在維權機制方面,應完善維權渠道,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可以通過科技投入,建立多方參與的信息鏈和可追溯鏈的共享平臺。
唯品會集團副總裁張亮指出,在網絡消費時代,電商平臺連接著銷售商和消費者,信任比黃金更重要。為了打擊侵權假冒行為,需要促進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協同共治,推動建立電商誠信體系,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機制、商家準入機制,并開通專利侵權糾紛和假冒投訴平臺。還需要注重行業引領,提升電商售后服務水平。
"售后服務是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的最后一環,也是消費者是否滿意的重要環節。根據張亮的說法,通過制定嚴格的售后服務標準,我們可以優化消費環境,有助于引領電子商務的高質量發展,并且讓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更加舒心。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的觀點中,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可以從打擊侵權假冒活動的角度入手,特別有兩個方面值得關注。要加大對服務領域的制度性開放力度,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和新的供給方式,同時有序推進法治建設,更加嚴厲地打擊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要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王微指出,尤其要在消費升級的新領域加強保護消費者的措施,例如服務消費領域,需要通過加強消費者教育、提升監管和治理部門的能力來實現。也要創新監管手段,更好地打擊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以便為老百姓提供更為豐富和高品質的商品和服務。(記者 劉亮) {IMG_1} {IMG_2} {IMG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