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是哪里生產的-威馬汽車是哪里生產的品牌
?近日,以“新勢力·新評測·新風向”為主題的超級工廠探訪活動,來到了第一站——威馬汽車溫州工廠。借助這次探訪活動,20位業內專家與資深媒體人共同揭開了“汽車新物種”背后的秘密。
汽車智能化,已經成為了全球汽車制造業最為重要的技術發展趨勢。威馬汽車不僅是汽車智能化的新物種,同時擁有自主建成并投產的工業4.0智能制造整車工廠。作為國內新勢力造車頭部企業,“威馬現象”對于相關標準和體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這也是《汽車評中評》將超級工廠探訪活動的首站選在威馬工廠的原因所在。
深入威馬工廠,
探尋“新物種”背后的秘密
位于溫州的威馬汽車工廠是一座圍繞“智能化、自動化、質量保證體系”三大核心任務打造的全新工廠,中國未來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工業4.0標桿園區。威馬汽車溫州產業園可滿足C2M客制化”需求,并且實現了主線自動化率100%,同時擁有多方面質量保證體系,包括主線在線測量系統、門蓋離線測量系統、2mm工程、AI在線質檢等多個維度同共保障產品品質。
威馬首席數據官:
中國汽車業迎來了一個變革的時代
今年3月,前JD.POWER中國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梅松林博士,正式宣布加盟威馬汽車,出任首席數據官一職。談及國內汽車新物種近兩年的快速崛起,梅博士坦言,國內傳統燃油車盡管發展得很快,跟世界水平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但本質上來說,仍是一個追趕者的角色。“現在到了2019年,是一個新的機會。因為工業3.0的時代是互聯網技術加產業,4.0的時代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再加上AI,這兩項技術的疊加,推動了汽車行業的思考與變革,讓廠商開始重新探索商業模式”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威馬在造車理念上,始終堅持向用戶交付“安全可靠,質量穩定,體驗出色,成本合理”的智能純電動汽車產品。梅博士表示:“任何一個新的產品包括汽車,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消費者最擔心安全可靠。20世紀初,乘用車剛剛進入尋常老百姓家。那個時候,市場、媒體討論最多的就是安全。”
以新視角看“新物種”,
全新評測維度亟待確立
在研討會上,到場專家及媒體就“評測‘新物種’汽車的媒體視角是否需要發生變化”這一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首先就智能新能源汽車而言,當下媒體所使用的評測體系,顯然有許多欠缺之處。換言之,將現有的評測體系用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這種“汽車新物種”上,多少有一些削足適履的意味在其中。
事實上,國內包括汽車之家、易車等在內的許多汽車媒體,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很早就制定了各自較為完善的評測體系。然而隨著汽車新物種的出現與發展,舊有的傳統評測體系,開始顯現出越來越多的“不適配”。
在具體談及這種“不適配”的時候,《汽車評中評》制片人的金善花感同身受:“在2017年測威馬的時候,我們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用統燃油車的評測體系去測新能源車,需要額外的解讀的,包括制動距離、繞樁、百公里加速成績等。如果不解讀的話,新能源車的成績跟傳統燃油車就沒法做一個體系,也沒有辦法告訴消費者,這個究竟意味著什么。”
傳統評測體系與汽車新物種之間的“沖突”,讓國內一些新能源領域的頭部媒體,率先行動了起來。作為國內最大的垂直媒體之一,汽車之家從2017年起,開始逐步建立并完善一套名為“EV AH-100”的新能源汽車評測體系。據汽車之家此次參會的代表姚嘉透露,到今年為止,這套評測體系已經完成了3.0版本的迭代。
國內新能源垂直媒體電動邦也推出了一套名為“EVRI”的續航評測體系。包含續航和充電兩大測試項目。在電動邦看來,新能源車型與傳統燃油車最大的差異,就在于續航這個方面。“消費者對于純電動車最大的一個焦慮和使用的問題就是續航里程。我們現在要解決續航里程的焦慮,我們要從續航入手。”代表電動邦出席此次活動的王建軍表示。
不可否認,相比于新物種的更新迭代的速度,評測體系往往會處在滯后的一方。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滯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媒體與主機廠之間溝通的匱乏。《汽車評中評》制片人金善花在研討會現場向各位業內專家和媒體同仁發出了“倡議”:“我們想做的第一道工作是’翻譯’,少用專業術語,用消費者讀得懂的語言去傳播,更利于主機廠和消費者的溝通。”金善花表示。
作為國內最早的一批汽車媒體人,邀出席活動的藍河就新評測體系制定的意義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我們在宣傳推廣像智能純電動汽車這樣的新生事物時,要通過可視化的評測體系、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與消費者溝通,因為對技術鉆研很深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
對于藍河的這一觀點,安萊(北京)汽車研究院院長闞有波表達了贊同。他認為,做任何評測之前,首先應該明確的是人群;同時評測的內容也應該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用他自己的話講也就是:“我們出報告,出測評、出視頻,出的內容到底給誰看,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覺。”
評測體系的制定,
必然也是以用戶為核心的
優質的內容往往都是懂用戶的。“《汽車評中評》提出,我們要做出一個更規范、更符合大眾需求的評測體系,是非常好的事情。”對于就汽車新物種制定全系評測體系這件事,蘭河給予了高度的肯定。而與此同時他也再次強調“我們作為媒體人宣傳,要考慮更周全一點,而不是多專業。”
考慮周全而非專業,這是受邀出席本次“超級工廠”活動的嘉賓,在交流過程中多次提及的一個觀點。其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世界汽車》的副社長劉兆才就表示:“我們覺得在做車輛評價,尤其是對新能源車評價的時候,我們也要有一個全面性。我們要把車輛的性能非常客觀地告訴消費者。”
盡管在新體系建立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諸多困難。但就像《汽車評中評》欄目所一直傳達的,“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新的‘度量衡’”,是媒體的責任所在”。
此次活動不僅讓外界看到了威馬汽車致力于成為智能電動汽車普及者的決心;同時也為品牌與行業內的專家、媒體構建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讓雙方能夠真正的聆聽彼此。與會媒體一致認為,探索建立可視覺化表達的智能新能源汽車評測體系勢在必行,這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發展而言,都將會是一件具有正向推動作用的事。后續,《汽車評中評》將聯合“超級工廠”探訪團發布媒體倡議書,推動建立智能新能源汽車評測體系,引導消費者對智能新能源汽車建立客觀的認知。
除此之外,此次到場的20位專家和媒體代表,也就此組成了“媒體聯盟”。后續,也會邀請更多的聯盟媒體繼續跟隨“超級工廠”探訪活動一起,揭開更多汽車新物種的生長“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