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保養周期—美國車輛保養周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惑,我們的車子沒開多久,又到了保養的里程。如果按五千公里的標準算,我們一年要做三四次保養。
目前,在歐洲,他們的汽車一般是兩到三萬公里保養一次。哪怕一樣的車子,美國的雅閣1.6萬公里也是保養一次,但到了國內就是5000。
那為什么,我們國家車子一般是5千公里到6千公里。
搞清楚這個問題,先得明白,我們國家5000公里保養一次的慣例是怎么定下來的。
最早80年代,大眾汽車進入中國市場,根據當時我們國家的情況制定的保養規則。后來被其他廠家效仿。
當時制定這個規則依據是什么呢?
一個是,路況差。改革開放開始的時候,我們國家出了城區都是土路。灰塵比較大,進入發動機,影響機油的壽命。這個可以說是影響機油壽命的最主要原因。
30年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的道路其實有了飛躍式的改善。舉個例子,我們的公路密度是每萬平方千米148公里,是歐洲的兩倍。
二是,汽油質量低。30多年前,我們的汽油標準并沒有嚴格執行,汽油質量對比西方有很大差距。我們的汽油國一標準直到2001年才開始實施,但到今天,我們的汽油已經達到了國六的標準。對機油使用壽命影響最大的烯烴含量已經大為降低,等同歐洲標準。
三是,機油等級低。之前我們國家用的主要是礦物機油為主,礦物機油容易變質,不耐用,最多半年就得換。但現在礦物機油用得很少了,主要是合成油,次一點也是半合成油。機油質量不能同日而語。
最近幾年,眼看這三個理由不好唬人了。很多產業鏈的人又想出了幾個說法。
一是,我們國家堵車比較嚴重,積碳比較多。這個說法很有問題,巴黎,羅馬,華沙,莫斯科哪個不是全球知名的堵車城市。國外的市區,堵的時候,也只能跑到20多公里。不比我們好多少。
第二個,歐洲空氣質量比中國的好。這一點的確有差距,但我們的空氣進入發動機,會經過空氣濾芯的,經過過濾后,空氣質量對機油里程的影響很小。這個有影響,真的不大。
第三個,外國燒的是柴油,中國是汽油,柴油車保養周期長。這句話是不對的,外國柴油車這幾年有超過汽油車的趨勢,但目前柴油車汽油車也是五五開,不存在只燒柴油。
那為什么30多年來,我們的機油質量,道路建設,汽油品質都出現了跨越式的變化,其他條件差異不大,保養周期卻依然停留在5000公里呢。
一個是4S店乃至整個產業鏈的阻力。現在賣車的毛利其實不高,部分車型為了完成廠家任務,甚至是虧錢賣。真正毛利高的其實是售后和金融。廠家也知道這一點,法系車當年愣頭青地把保養周期的提高到一萬五公里,引起了整個產業鏈的反彈,最后不得不降低到7500公里。
再一個中國的消費者,比較愛惜東西。桌子要有桌布,電視,冰箱,空調上要墊塊毛巾,怕臟。手機保護殼和貼膜都要有。這些國外是很少的。
最后一個,我們的消費者已經養成了5000公里保養一次的習慣。,改變觀念太難了。
所以,很多車友看到我的里程要到5000公里了,就很慌,其實是不必的。車子跑到1萬公里是沒問題的,如果愛惜車子,跑到七八千公里再去保養也不遲。像老游的車子就是1萬公里保養一次,這還是老游基本在鄉下跑,路況不好。
最后,我們做保養的時候,到底是去4S店,還是去維修店好。4S店貴點但正規,因為保養記錄查得到,以后賣二手車價錢高點,街邊維修店便宜但不透明,搞不好給我做手腳。到底怎么選,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關鍵詞:保養
很簡單,只要關注「后車之見」,回復我們的關鍵詞「保養」,就可以看的到了。
每天一篇小干貨,輕松懂汽車,「后車之見」等你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