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汽車工程學院_吉大汽車工程學院專業排名
吉林大學坐落在四季分明的北國春城長春市,汽車工程學院是吉林大學40多個學院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其前身原吉林工業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始建于1955年,是由交通大學、華中工學院及山東工學院相關系所整體搬遷合并、組建而成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汽車設計與制造學科。建院之初匯聚了包括饒斌、黃叔培、戴桂蕊、余克縉、方傳流、徐廼祚、陳秉聰、楊克剛、羅邦杰、莊繼德等一大批國內汽車領域權威專家。
經過近70年發展和幾代吉大汽車人的共同努力,學院現已經發展成為設備資產總值近5億、長期圍繞我國汽車產品開發領域重大工程需求從事基礎共性前沿技術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與高水平國際合作的重要基地;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被譽為“中國汽車工業人才培養搖籃”。在學院各學科中,車輛工程學科是國內汽車領域最早的國家級重點學科,在歷次教育部重點學科評估中始終保持車輛工程學科排名領先位置。
— 院長寄語 —
院長:高鎮海
創新驅動 馳騁人生
— 學院概況—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始創于1955年,是中國汽車工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其車輛工程學科是國內汽車領域最早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
汽車工程學院擁有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教授為核心的260余名教職工組成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其中專業教師147人,含教授75人、副教授60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專家1人、教育部講座教授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青年學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會士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中國科協青年托舉人才4人、吉林大學唐敖慶學者23人。
汽車工程學院設有車輛工程、工業設計、能源與動力工程、熱科學與工程四個系。有博士后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本科生專業3個,其中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工業設計為吉林大學特色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2009年,車輛工程專業獲得首批國家特色專業;2012年,車輛工程專業獲全國首個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全國近百個車輛工程專業的唯一代表。
目前,學院在讀博士生300余人,碩士生近800人,本科生2000余人,學院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出發點,積極推進創新人才培養,實行“國內外校際交流”、“校內轉專業”、“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本碩博貫通式培養”等政策,每屆畢業生國內外交流學生人數接近10%,本科生保研率達22%以上,升學率40%以上,本科畢業生出國人數接近10%。大力支持鼓勵“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大學生方程式車隊”、“挑戰杯”及其他學科競賽,加強創新實踐對畢業要求達成推動作用,深化提升學生對專業認知認可度;營造開放創新學習環境。
參與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的學生人數超過80%。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已累計向社會輸送各類專業人才37000余人,培養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云鵬教授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汽車工程學院擁有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汽車產品與零部件認證實驗室、汽車開發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碳汽車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未來出行生態汽車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吉林省整車開發與底盤匹配工程實驗室、吉林省汽車傳動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12個,并在全國布局了多個創新研究院。
學院承擔著重要的國家和省部級研究課題,面向國家汽車強國戰略需求和國際汽車工程科技前沿,圍繞汽車行業產品開發與創新體系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關鍵共性技術等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和創新性研究。在整車和底盤、動力和傳動的產品開發先進技術方面,創新研發了一系列先進設計理論、技術方法、軟件平臺和重大實驗裝備,并全面推廣應用于我國主要汽車廠商,為我國主要汽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我國在汽車產品開發領域從事基礎、共性和前沿技術研究,解決國家和行業重大工程需求,進行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和國際合作的重要基地。
汽車工程學院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常年選派專家、學者出國講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訪問或進修;并邀請國外著名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聯合培養學生和進行科學研究。
汽車工程學院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較多的發展機會。畢業生分布在各大汽車骨干企業及科研院所、高校、合資企業,眾多畢業生已成為著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
幾代人的努力,鑄就了汽車工程學院今日的輝煌,在新的歷史時期,汽車工程學院正朝著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闊步前進。
汽車工程學院汽車大樓
知名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教授
知名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教授
知名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云鵬教授
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原汽車仿真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低碳汽車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
汽車風洞實驗室
中國首臺汽車性能模擬器
吉林大學·長沙汽車創新研究院
2023年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金獎
汽車工程學院大學生學科競賽獲獎 -2022中國大學生方程式全國總冠軍
汽車工程學院大學生學科競賽獲獎 -2022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中國站冠軍
汽車工程學院所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專業(類)介紹—
車輛工程
吉林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前身為吉林工業大學汽車設計與制造專業,成立于1955年,1978年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1981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1989年獲準成立“汽車設計與制造”博士后流動站,并獲批建設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2009年成為國家首批特色專業,2010年獲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012年全國首個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7年入選吉林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群,2019年獲批國家“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吉林大學車輛工程專業是新中國第一所汽車專業高校,經過近70年的發展,累計培養3萬余名校友,活躍在海內外汽車及零部件相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門,被譽為中國汽車工業人才培養的搖籃,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汽車行業公認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和基礎共性技術研究開發的基地。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具備扎實的數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與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寬厚的車輛工程及其多個相關學科基本理論與方法,能對本領域復雜工程實際問題進行描述與分析、研究與制定解決方案,體現較強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擁有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熱衷團隊協作與溝通交流,恪守職業,堅持終身學習,能夠面向國家、社會和行業發展重大需求,在產業、科研、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發揮引領和骨干作用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
培養特色:本專業培養具備主學科基礎理論扎實、多學科知識交叉應用、專業實踐能力素養過硬特質,能夠快速適應未來工作崗位需求,具有持續學習、團隊合作和創新精神,擁有良好社會價值觀和工程師職業素養的汽車工程領域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方向:本專業培養方案內設置五個專業方向進行個性化培養,包括:①整車開發與底盤設計方向;②新能源汽車方向;③智能汽車方向;④車輛輕量化方向;⑤賽車開發與實踐方向。
課程體系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車輛工程專業所需的數學、自然科學、力學、機械學、材料學、電工電子學、熱工學、控制理論、電子信息學、計算機語言等相關學科基礎知識,以及車輛工程基本原理與方法,并接受工程訓練與社會實踐。
核心課程:工程制圖、程序設計基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電工學、信號與系統、控制工程基礎、機械設計基礎、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設計、汽車試驗學、汽車電子控制。
特色課程:汽車產品開發工程、線控底盤設計與控制、車輛傳動與控制、新能源汽車原理與設計、新能源汽車能量與熱管理、儲能系統與應用、智能汽車技術基礎、車載網絡及車聯網技術、智能汽車信息安全概論、汽車輕量化導論、汽車輕量化設計與評價、輕量化先進制造技術、賽車動力學理論與設計、賽道操控與測試技術、賽車運動文化等。
主要實踐課程(含實驗、實習、畢業論文):工程訓練、生產實習、專業綜合認知實踐、車輛操控特性綜合實習、智能電動模型車創新實踐、汽車軟件開發工程實踐、汽車仿真與試驗工程實踐、畢業設計(論文)。
就業方向
吉林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生以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寬厚深入、創新和實踐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等優點深受企事業單位的歡迎和好評,每年畢業生供需比在1:20左右。畢業生具備在車輛工程相關領域從事設計制造、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生產控制、實驗測試、教育教學、管理決策等崗位工作。就業去向主要是汽車相關領域大型國有、合資企業、事業單位、科研機構、攻讀碩士、出國留學等,為我國的汽車、機械、ICT等相關行業的企業、事業以及研究部門輸送大量優秀的畢業生。近三年畢業生總數756人,畢業率均在97%以上,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9%以上。
能源與動力工程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前身為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動力教研室,由機械工業部于1953年匯聚全國動力領域知名教授,面向我國車用動力高層次人才培養目標組建而成;1955年,由原交通大學、華中工學院和山東工學院相關專業整合,成立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1958年更名為吉林工業大學)內燃機專業;1985年成立熱能工程專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是“985”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專業,2019年獲批吉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2021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圍繞車用動力系統、熱能工程和工程熱物理領域的重大需求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與科研實力,已成為我國汽車發動機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汽車能源與動力技術創新基地、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基地、汽車動力系統評價基地、汽車熱管理技術基地、以及對全行業開放的產品開發基地。
結合完整的汽車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踐中心、省級教學實驗中心、校級專門實踐平臺等教學平臺;國家及省部級教學團隊、教學名師、教材、精品課程等教學資源豐富的優勢。本專業已成為汽車動力行業人才培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專業之一。目前,累計培養畢業生近萬名,畢業學生行業競爭優勢顯著,歷年來一次就業和升學總比例始終保持在98%以上。
培養目標
隨著國家車用動力人才需求的發展和演進,本專業人才培養內涵、課程體系實現了車用動力系統與熱能量轉換多樣性向車用動力低碳化、智能化的拓展和蛻變。結合車用能源與動力專業學科交叉明顯、創新需求巨大的特征,聚焦動力系統匹配設計、新型燃料、新能源動力系統、車輛熱管理、儲能系統等關鍵方向,著重開展“寬基礎、重交叉、精應用、強創新”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實踐,培養掌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理論及相關領域工作所需的基礎知識,具備相應領域科學研究、設計開發及技術管理等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專業特色
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崗位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國際視野、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具備科學研究、設計開發與技術管理等能力的復合型能源與動力工程高級專門人才。
課程體系
核心課程:工程制圖、電工電子技術、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基礎、機械精度設計基礎、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熱力測試技術、控制工程基礎、自動控制原理、能源與動力機械基礎、工程燃燒學、車用動力系統和制冷原理。
特色課程:內燃機原理、燃料電池及其應用、汽車節能與排放控制、碳經濟與捕集技術、車用動力系統功能安全、動態系統建模與控制、電機原理及應用、車輛熱管理、能源與動力系統儲能技術、能源轉換與梯級利用、熱力發電工程等。
實踐課程:工程制圖綜合實踐、機械設計基礎綜合實踐、工程訓練、生產實習、專業認識實習、能源與動力裝置綜合實踐、畢設設計(論文)。
就業方向
專業以能源與動力工程領域共性知識、技能、素養培養為基礎,以汽車能源與動力細分領域的工程師、學術帶頭人、行業領軍人物、國際國內學術組織領袖、行業及國家機關管理者等高層次人才培養為目標和特色優勢,以新工科理念為導向,所培養的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厚的專業知識,具有鉆研精神、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具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國際視野,滿足能源與動力領域尤其是車用新能源、車用動力低碳化、動力系統智能化、儲能工程前沿技術和自主創新對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近三年畢業生總數436人,畢業率均在97%以上,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6%以上。
工業設計
吉林大學車身工程學科是從1960年的汽車車身專門化發展而來,1988年正式組建成立工業造型設計(汽車車身)系,是國內首個以汽車造型為特色的工業設計專業。1995年組建中國首家“轎車車型開發中心”,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國內唯一的車身工程博士授權點,2003年國內首家自主設計建造汽車專用風洞實驗室。工業設計專業為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車身學科現有車身工程、設計學、工業設計工程3個碩士專業,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具有國內唯一的車身工程碩士點和博士點,汽車造型設計方向是工業設計專業的特色。
工業設計系是汽車造型人才培養最早的教學單位,培養了大批車身和造型方面的優秀人才,工業設計系主要面向汽車設計開發中車身方面的技術,在汽車造型設計、空氣動力學、人機工程學、被動安全性、結構設計與輕量化及生產制造、電器件設計與電動控制等方向進行教學和研究。
培養目標
培養在汽車等工業產品的外觀設計、功能設計、結構設計、交互設計等方向,掌握工業設計和車身工程學科基礎理論和技能,基礎理論扎實、崗位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具備科學研究、設計開發與技術管理等能力的工業設計高級復合型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
培養兼具工程與藝術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汽車車身結構設計與汽車等工業產品設計能力學生,以工程機械學科為基礎,突出車身工程理論知識的講授,將藝術設計與工程技術相結合,采用先進教學手段,培養工業產品領域特別是汽車工程領域創新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課程體系
核心課程:工程制圖、電工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材料、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機械精度設計基礎、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控制工程基礎、制造工藝學、人機工程學。
特色課程:工業設計基礎、造型設計基礎、設計素描、汽車理論、汽車與車身構造、車身設計、汽車造型、汽車空氣動力學、車身試驗學、汽車模型制作、智能座艙與人機交互、汽車色彩設計概論、交互設計思維導論、虛擬現實與設計。
實踐課程:工程訓練、機械設計綜合實踐、生產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工業設計創新實踐,畢業設計。
就業方向
主要在國內外各大汽車航空航天電子產品等企業、研發機構、高等院校及汽車服務行業等就業。培養畢業生成為在工業設計和車身工程及機械工程領域的設計師、工程師、學術帶頭人、行業領軍人物、國際國內學術組織領袖、行業及國家機關管理者等高層次人才。畢業生近些年逐漸涌現出眾多汽車設計領域的總監以上設計大師,汽車車身工程技術帶頭人等科技人才。近三年畢業生總數311人,畢業率均在98%以上,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7%以上。
歡迎關注“吉大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咨訊
文章轉自:吉大招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