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車服務;上海汽車服務中心
上海汽車銷售服務如何?市消保委做了一個“精細體檢”。
3月11日,上海市消保委汽車專業辦公室發布了《2017-2018年度上海汽車銷售服務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消費者對經銷商的銷售服務滿意度為76.38%,遠低于行業自評。
消費者滿意率76.38%
本次調查采用消費者問卷調查和專家走訪體察汽車4S店相結合的方式。
其中,消費者問卷調查采取線下攔截和網絡調查的方式,對已經購置車輛的消費者進行隨機抽樣,獲取有效樣本1262個,涵蓋32個主流品牌與車型。同時,消保委又采用實地走訪4S店的方式(調查顯示,92.32%的消費者表示授權4S店仍是購車的主要渠道),組織專家對35家汽車企業、21個品牌經銷商實地走訪。
圍繞汽車銷售合同、代辦服務(上牌、代繳購置稅、保險、貸款等)合同、汽車、配件及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和各項服務收費標準明示情況、汽車三包信息明示情況、交車告知義務落實情況,三包憑證交付情況及PDI(Pre Delivery Inspection出廠前檢查)執行情況等,上海市消保委對汽車銷售服務進行了專業評估。
走訪發現,各大品牌主機廠對上海汽車銷售市場較為重視。主機廠自行開展的神秘顧客體驗顯示,上海汽車銷售市場的服務水平居前,甚至達到首位。但通過本次消費者調查發現,消費者對經銷商的銷售服務滿意度為76.38%,反映出企業內部評估與消費者感知存在一定的差異。
專家組討論認為,汽車銷售服務往往由主機廠制定全國的統一服務流程。雖然上海地區的經銷商在全國排名靠前,但仍無法匹配上海消費者的需求。
新能源車售后規則“含糊”
《報告》建議汽車銷售企業進一步提升規則的精細化程度。
比如,提升差異化汽車銷售方式的規則精細化。調查顯示,近七成的消費者表示經銷商提供的服務同質化,主要為代購車險、車輛裝潢及代辦上牌服務。從單純賣車到打包各種增值服務,則呈現差異化競爭態勢。而汽車銷售中,除了單純賣車外,還出現了以捆綁保險、裝潢等增值服務的銷售模式,而相關配套規則需要完善。
另一方面,提升新能源汽車售后規則的精細化。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普及、智能化汽車輔助系統的出現為傳統汽車商品注入新的元素。近五成消費者表示購車時會考慮新能源汽車,選擇時更關注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等三電系統。而三電系統尚未納入現有“汽車三包”體系,因此有關車輛相關的售后規則需要在銷售協議中加以明確約定。
再次,提升新模式新業態銷售規則的精細化。非授權經銷商、線上銷售平臺的出現,使購車更便捷。融資租賃、貸款抵押等模式的出現,需要進一步完善新模式的交易規則,提供透明的交易模式及收費情況。
七成消費者希望開通支付新渠道
《報告》指出,消費者在選擇車輛時除關注價格、性能、評價外,也會關注汽車召回信息、汽車售前檢查信息等內容。
其中,品牌方對車輛PDI有具體要求。調查發現,57.53%的銷售商能夠根據要求制定相關可操作流程,但仍有42.47%的銷售方配套流程有待進一步完善。
與此同時,隨著電子支付的快速發展,多樣性的支付途徑,使資金流向的安全性越發重要。超九成的消費者表示,企業收到定金或訂金后能主動提供付款憑證或收據。七成消費者表示,希望企業開通銀聯、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新渠道,并加強業務員的行為規范。
此外,66.61%的消費者表示,提車環節有相關流程來保證查驗外觀和內飾等細節。還有33.39%的經銷商沒有相關流程,部分僅以口頭提示。
調查還發現,有88.65%的消費者表示,對購車過程當中經銷商對價格構成標示不夠詳盡。走訪調查發現,經銷商雖然基本做到收費公示,但缺少相關細節說明。
八成經銷商能夠在合同當中對車型配置、車輛價格、交付時間、交付地點、汽車三包等信息明確約定,但仍有兩成經銷商合同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66.61%的消費者表示,經銷商在提車時能夠做到隨車附件的全面交付并詳盡告知消費者,但仍有超過三成的經銷商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告知的精細化。
此外,本次調查還對被訪者的汽車保有量進行數據分析,數據顯示,汽車保有年限在五年內的消費者超過七成。從車型結構來看,61.1%的車型保有量為轎車。
因此,從促進汽車消費的角度,消保委提出三條建議:一是要通過積極出臺新的政策,使得乘用車新技術、銷售新模式可以更快推廣;二是把握汽車消費的趨勢,在車型更替方面做文章,促進消費升級;三是進一步優化二手車市場的通路,降低消費者升級換代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