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美汽車—佳美汽車系列
今天的主角是這臺豐田佳美,車齡十多年,里程45萬公里,目前的市值三萬元。但是,車主X先生卻準備了六萬塊做修整。(機修+鈑噴總共六萬,本文主要講鈑噴部分)
正當我們詫異時,X先生說:“幾年前, 我開車出了一次不小的事故,車子右側的縱梁都變形了,但我卻一點事兒都沒有。正是佳美救了我一命。不過,當時修復做得太粗糙,鈑金弄得和狗啃了一樣,我相當不滿意。這次交給你們,幫我好好整一整,我要把它收藏起來。”
隨后,就把佳美從廣州板車發運到了上海店。
到店之后,我們先把發動機抬了下來,去做修整。檢查車身,可以清晰的看到那次事故遺留的印記。
防撞梁右側是這個樣子,有明顯的焊接和鈑金痕跡,神似狗啃。
右側縱梁則呈麻花質感,從底部螺栓的體位來看,它仍處在斷裂罷工的邊緣。
我們再換幾個角度再來感受一下。
這兩張圖片是水箱框架,第一張是車身右側曾修復過的,第二張是車身左側沒有碰撞過的。可以看到,修復過后,變形依然很嚴重。
這是縱梁車頭的位置。對比之下可以看出碰撞過的位置已銹跡斑斑,看來上次修復并沒有考慮過防銹的問題。
這個角度可以明顯看到車身右側的縱梁(注意是車身右側,圖左側哦)明顯比另一邊長出一截。這是因為縱梁被撞拉伸變形,修復只能強行拉直,對于拉伸的部分則無能為力。長出一節的后遺癥很明顯:四輪定位參數無法調整到位。
圖:縱梁應力不均,導致的密封膠開裂
而縱梁矯正不徹底,不僅會導致密封膠開裂的“內在問題”。還讓右側車門與葉子板的縫隙比左側小了近一倍。當然,這沒辦法通過常規方法調整回來。
我拿一張銀行卡來做參考,帶大家直觀的感受一下。
左側車門和葉子板縫隙小。
正常情況下,右側車門和葉子板縫隙是這個樣子的。
一番測量過后,修復方案誕生。水箱框架、防撞梁要更換掉。縱梁前部已經無法矯正了,切割更換掉,而后部則矯正處理。
陶大師這張照片有沒有雷神的范兒?實則兒子昨天考了大鴨蛋,火大,掄起錘子趕去揍兒子。
圖:新的水箱框架
圖:清除掉舊水箱框架
圖:清除掉水箱框架和縱梁之間的焊點殘留
圖:這個過程就像擠痘痘,完成后相當清爽。
這一大坨就是縱梁的鈑金件了,大家能看出是哪里的鈑金件嗎?給個提示,左上角那個洞是安裝懸掛的哦。
不過,上圖是廢棄的部分。這次要用到的前半部分已經被切割掉。
因為前半部分的縱梁內側也殘留了一些水箱框架的焊點,所以要清理一下。
接下來,換上新的切割片,要開始切割變形的縱梁了。
車輪內側的鈑金件從原廠焊點處切割,然后再按原來的點位焊接。而縱梁的切割點則靠后一些,至于為什么,先賣個關子,繼續看后文便知。
要問縱梁有多“硬”,看看切割盤的損耗就知道了。
圖:割掉舊件
圖:“新”舊縱梁切割件對比
圖:換上新件
這就是為什么縱梁的切割點要比原來的焊縫靠后一些的原因了。我們要來一次“無縫焊接”。
這就是焊接完成的效果了。只要舍得花時間打磨焊縫,完全可以做到“無縫焊接”。這樣的鈑金面完全不用打膩子,也就對漆膜儀免疫了,哈哈。
圖:原焊點的位置重新焊接
裝上新的水箱框架、防撞梁和前杠。比對調整縫隙后,就可以打膠噴漆了。
看到這里,是不是有點新車的感覺了。如果這里要把活做細一點,可以讓左右兩邊密封膠走得一模一樣。
就像這樣。
嗯,已經有骨灰級事故車的范兒了。這樣的修復,恐怕連專業鑒定師也看不來,完美滿足收藏要求。
施工完成,我們用千分尺來做一下驗收,咔咔。
圖:副駕車門和葉子板之間的縫隙3.38mm
圖:主駕車門和葉子板之間的縫隙4.04mm
相差0.66mm,接近主流合資汽車的標準了,nice!
再來看看機蓋和葉子板之間的縫隙。
左側3.65mm
右側3.66
相差0.01mm,very nice!
目前,佳美已經是待交付的狀態,即將踏上三千里的回程。星辰大海,愛車不易,能花費車子本身價值的兩倍來修整實屬真愛。
文章的最后,愿天下諾粉早日找到真愛,同時,也祝愛車的X先生工作順利。
附定妝照:
想了解更多的買二手車、賣二手車、汽車保養、汽車維修、鈑金噴漆等資訊就請關注愛車的諾諾微信訂閱號:icheNuonuo(愛車的諾諾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