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搭電收費30元—汽車搭電收費30元合理嗎
在醫療行業,掛號費的高低,體現了不同職稱醫生、不同層級醫院的價值。在汽修行業,工時費與技術價值卻在背道而馳。讓車主認可維修和技術的價值任重而道遠。
作者丨流意
投稿請加微信:18001896570
轉載請注明來源:AC汽車(ID:acqiche)
繼“加夜班補胎收費50元被車主網曝”后,又一起車主吐槽修理廠收費貴的視頻,引起行業熱議。
一位車主在視頻中說到:“汽車搭電怎么這么貴啊!剛剛車沒電了,找了最近的一個修理廠老板過來搭電,我看他兩個正負極一夾就沒了,要了我80元,氣死我了。”
或許該車主也沒想到,自己說了幾句牢騷話的視頻,評論區竟然淪陷了。全國各地修理廠同行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憤怒”,留言數量高達1.8萬條。
相較于3000多個點贊和1.8萬條評論,數字反差足以看出修理廠老板們普遍不滿。但是汽修行業類似事件并不是少數,讓車主認可維修和技術的價值任重而道遠。
“搭電收80元”究竟貴不貴?
在視頻評論區,AC汽車精選了三條頗具代表性的觀點:
第一個來自@仮面小魚er,列出了“80元”收費標準的明細。
設備:我買的鐵將軍 500元(就不算在成本里了)。
油費:來回算他15公里,一公里1塊錢不過分吧,15塊。
工時:你說正負極一夾,就完事了,師傅來回跑,1個小時算吧,現在大師傅300一天,一天9小時,300/9=33.3,33塊。
別的什么房租成本,什么工具損耗亂七八糟的都不算了,都免了。
可以得出成本:15+33=48塊,我賺個32塊,不過分吧?
第二個來自@LLys,修理行業人員越來越卑微了。
“我們修理廠搭電是免費的,30公里以內。但是人家收錢也沒錯啊,設備成本、時間成本、技術成本,收80塊讓你節約了時間,能開車了,你說簡單為什么你自己搞不定,換位思考!好比上回那個博主說補胎30還說修理店黑。無語!最可氣的是你讓我們修理行業人員越來越卑微!”
第三個來自@彪哥聊修車,只服務認可服務價值的客戶。
“在店附近我一般(搭電)收30元,(之前)有個車主叫搭電,單程5公里,來回10公里,詢問車牌查詢該車從沒在我店消費過,我先告訴客戶要收50服務費,客戶覺得貴,我果斷讓客戶找去找便宜的去,開個大奔過去來回都要15元油費,還要半個小時。不值得服務,只服務認可服務價值的客戶。”
也有行業人士表示,收費貴不貴,說到底是一個性價比的問題,具體要看在什么情況下花這80塊。
如果你的車恰巧在修理廠門口沒了電,收費80元必然是貴;但你的車若是在高速或偏遠地區斷電,需要修理廠提供救急,80元是合理價。
正如一位修理廠老板留言:不是搭電收費80,是過來80。
畢竟,開店做生意不是做慈善,不能賺取利潤企業就無法維持正常運轉,每家修理廠都要算自己的經濟賬。
工時費與汽修價值背道而馳
其實,上萬家修理廠涌進評論區擺事實講道理背后,也是對汽修價值遭受質疑的反擊。
前段時間,杭州火花塞事件為無數修理廠打開了情緒宣泄的閘門,“賺50工時費賠6000元”的巨大數字反差下,汽修工的價值感似乎被摁在地上摩擦。
時間再往前推移,一條有關“夜間補胎多收20元被車主網曝”的視頻,也在汽修圈引起極大爭議。該車主在視頻中義正言辭地聲討這家汽服門店,并扣上了“黑店”帽子。
眾所周知,在醫療行業,掛號費的高低,體現了不同職稱醫生、不同層級醫院的價值。在汽修行業,工時費理應最能體現技術價值,卻在背道而馳。
但是,目前行業現狀是工時費很難被車主認可,門店在日常經營中,工時費也存在既無統一標準,也沒有設置成獨立收費項目的現象。多數門店將工時打包在服務套餐內,如199元保養套餐含機油+工時。
如今,隨著電商在汽車后市場的滲透,車主自帶配件上門現象普遍。在電商平臺購買機油、火花塞、輪胎等配件的車主,在線下安裝時,門店普遍收取的工時費只有50元左右;這樣的價格在車主心智中形成價值錨點后,汽修技術似乎與廉價打上了等號。
而讓修理廠尷尬的不僅僅是維修技術不被車主認可,還有提供線下安裝服務時,稍有不慎,還要承擔因產品質量問題帶來的風險。
從最近幾起車主與修理廠的糾紛案件中能夠發現一個共同點,車主都在利用線上視頻維權,甚至為修理廠扣上不好的帽子。即便修理廠在事件中無辜躺槍,引發的輿論也難以短時間消除。
一位行業老兵表示,“現在成為一家修理廠老板的門檻越來越高了,老板不光要會修車、會管理,還得會營銷、會拍視頻,尤其是要應對各種輿情。”
警惕車后信任危機
汽后發展30余年,汽修行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依然存在,車主和修理廠之間的信任危機并未得到有效修正。
如今,信任危機正在被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放大。車主一旦發現自身利益受損,更傾向于去抖快平臺宣泄不滿,即便很小的問題經過平臺發酵,都會變成大問題。
當下,修理廠也在紛紛涌入抖快平臺,與車主實現更高效溝通同時,更應該警惕車主與修理廠之間的信任危機。
AC汽車專欄作者黃燦曾在文章中提到,如果門店確實被客戶有意碰瓷污蔑時,一定要進行有力的還擊,千萬不能想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認為修理廠要充分利用短視頻媒體,將自己的技術價值、知識價值、情緒價值和經濟價值這四種核心價值,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前置,把店開在客戶眼皮子底下。
“門店現在學習如何運營短視頻已經不是為了搶別人客戶了,而是防止自己的客戶被別人影響,是防御而不是進攻。”
不難想象,當整個行業被車主貼上“技術不值錢、產品低價”標簽時,至少會帶來兩方面影響:
一方面,年輕人對汽修行業愈加排斥,會造成汽修行業人才青黃不接;
另一方面,維修技術不值錢的刻板印象,讓修理廠在價格內卷中難以脫身。
上萬家修理廠“打抱不平”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至少在改變車主對汽修行業認知偏差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小步。
畢竟,只有當整個行業變成一個賺錢且值錢的行業時,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才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