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橫三豎是什么意思_橫三豎三是什么意思
漢字構形及規范書寫研究中心 辛昕 編著
明代書法家李溥光在其《八法解》中其中講道:一字之法貴在結構,結構有道則字無不佳。也就是說,只要間架結構把握得好,寫出來的字就沒有不好看的。
間架結構的把握則由筆畫的長短、傾斜的角度、形態和結體位置直接決定。由于規范楷書字原本就是以書法家手寫出來的字作模板(民國時期西冷印社書法家高云塍便是規范楷書字活版字模書寫第一人),并由現代電腦科技工作者利用電腦科技技術制作成電腦印刷體字的。所以,規范字的形體特征正是手部生理控運筆的真實反映,只有執筆方法正確時筆畫規范書寫才省勁省力,規范化程度才高,要想練好規范字就一定要進行正確執筆。
如橫畫書寫因系指控并以腕骨支點為圓心、以腕骨支點到筆尖之間的距離為半徑做畫弦運筆而成,因此楷書字的橫畫都向右上方傾斜、短橫畫更甚。而且發現,古今楷書名家所寫楷書字的橫畫傾斜程度基本都保持一致,比較統一。經本人研究發現規范楷書字的橫畫傾斜度正好是黃金分割組合圖中連接其中2個黃金分割點所形成的傾斜線的傾斜程度,并經測定為向右上方傾斜8.268度。因與古今書法名家楷書字的橫畫傾斜程度基本完全相符,因此該傾斜度被定義為楷書字標準傾斜度。
之所以書法名家都寫出同樣的傾斜度,便是正確執筆狀態下手部控運筆特性的真實反映,也比較容易輕松自在地寫出這樣的傾斜效果。如果執筆方法不正確,便難以寫好橫畫,把傾斜度寫標準也就費勁了。
再如,右點畫多以向右下方45度傾斜、左點畫多以向左下方75-80度方向傾斜;撇畫多向左下方45度傾斜;豎鉤、橫鉤、彎鉤的鉤向都為左上方45度。斜鉤、豎彎鉤則向正上方鉤出;斜捺畫多向右下方45度方向傾斜等等。這些都是正確執筆狀態下手部生理運筆最為舒服的走向,書寫起來比較省勁省力。如果執筆不正確,要想把筆畫形態寫規范到位就比較費力難做到了。
一、正確執筆動作
硬筆書寫正確的執筆方法概括起來就是:二捏一托一靠虛握中空側立2545。
二捏一托,具體就是用拇指端指肚側向正捏和食指端指肚側向正捏住路距筆尖端2.5cm的位置,并用中指端左側面從下方托起筆桿。而且拇指和食指捏筆桿時不能交叉還要留出1mm的小空隙,以便做收筆運動時避免指端打架。二捏一托使三指前端通過左、右、下三個接觸點形成三角形受力而使筆桿端保持了穩定性。
一靠,則指筆桿上端要支靠在食指上根部骨關節微偏上位置處,以便在三指控筆運筆時筆桿可以靈活動作。筆桿上端支靠點不能在食指上根部骨關節靠下位置,最忌諱落入虎口,以使筆桿被鎖死,動彈不得。
虛握中空側立,則指五指自然虛握呈中空狀(以手心內可容納下一個中成藥丸為宜),并以虛彎的小指和掌形成的側面立于桌面。
此時,筆桿整個呈向左前方45度傾斜的最佳初始狀態。同時,右、左前肘分別以向左前方45度、右前方45度方向交叉式自然放置在桌面上,寫字時筆尖位于正前方,保持身正坐姿也能看清筆尖位置和字跡。每向右書寫六七個字,再向左移動一下紙張位置回歸原位。
很多家長和老師總是糾正學生不良坐姿,可怎么也糾正不過來,原因就出在執筆錯誤上。執筆不正確時,往往為了看清筆尖和字跡而導致寫字時鉤手腕和扭頭歪身現象??梢哉f,執筆方法不正確正是導致坐姿不端正的罪魁禍首。
二、正確執筆狀態下的控運筆規律
當執筆正確時,各種筆畫規范形態書寫便由指部相互協調以及與腕部協同轉動,寫出相應的線性、弧線性、折及鉤尖筆畫,并表現出傾斜、豎、圓弧、45度、60度、30度等形體特征。而且字的大小一般以0.6-0.8cm見方最為合適,最大以不超過1cm見方為宜。
下面介紹各種筆畫的形態及生理運筆特點。
(一)點畫
如右點畫,指控腕不動,僅靠拇指、食指端用力收筆和中指端上托即可完成,因拇指短粗有力,故方向右下方30度傾斜。而長點畫因長而其有下墜感,故角度接近右下方45度傾斜。左點畫主要靠食指用力故向左下方60度傾斜。
2.橫畫
手寫體楷書的橫畫并非水平之態,而是向右上方傾斜,短橫畫尤甚。
之所以會傾斜是因為正如前面所說,書寫橫畫時實為以腕骨支點為圓心,以腕骨支點到筆尖距離為半徑從左上方45度圓弧點為起點向右作畫弦運動,至圓弧上右上方60度方向傾斜。其傾斜的標準度數為右上方8.268度(這是辛昕老師研究發現的恰為黃金分割組合圖中2個黃金分割點連線的傾斜度,并由國家行業設計大師辛德林制圖測定)。
而長橫畫由于在字中起到了使字平衡穩定的重要作用,因而要有意寫得較為水平些,傾斜度要小得多,約為5-6度。
橫畫書寫時,靠指控腕動完成。
3.豎畫
因豎畫對字的平衡穩定性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豎正則字正。因此要寫得垂直為好。
因硬筆豎畫最長不過1cm,僅靠食指端收縮下壓、拇指端右壓與收縮的控指動腕不動動作即可完成。因不作弧性運動而可下拉成垂(直)線。
4.撇畫
斜撇畫是一種向右下方傾斜形態。主要靠食指端向左下壓和中指端側指肚左推力以及拇指端把控,再加上腕部向左旋轉微動協作完成。但因要向左下方拉長,便需有指伸過程,因此其不但向左下方傾斜,并產生了圓弧狀形態。
其傾斜度:平撇,因為要平坦些,傾斜度最小為左下方30度;長撇和短撇基本都為左下方60度。
而豎撇和豎彎撇,因為要先豎后撇,根據字形特點豎與撇的長短關系有別,而使撇的程度不同,而產生了豎與撇各半自然過渡連接豎撇畫和豎較長于撇而顯撇的急促突然的豎彎撇畫。這兩種筆畫盡管都是豎撇但在字中彰顯的效果卻有很大區別。與斜撇的作用和區別也就更大了。所以,如果在書寫時分清了斜撇、豎撇、豎彎撇的區別,該寫成啥樣形態就盡力表現出來,那么寫出來的字可能就大不一樣了。
5.捺畫
捺畫素有一波三折之稱。斜捺畫身斜直尾變平,即中間呈斜直線形,尾部變平。
斜捺畫書寫亦由筆桿呈左前方45度傾斜狀態下,拇指、食指端收縮彎曲向右下方施壓,畫出向右下方45度方向傾斜的筆跡,至尾部變平勢而出。因捺畫之身書寫時指端壓力漸變重,寫至尾部時用力致極最重,是各種筆畫書寫時用力最大筆跡最重。變平勢時便有寫橫畫之動作,故整體呈前輕后重,尾有弧狀平出之態。
而平捺因常在字的底部出現(如走之底中的平捺畫),對字的平衡穩定性具有重要的托舉作用,故十足地表現出一波三折之勢,且二折之身傾斜度要小得多,一般為右下方15度傾斜。而一折之頭部則向左下方15度方向傾斜,尾部則向右上方45度方向傾斜。
斜撇、建字捺、平捺畫尤如鴿子不同狀態下的身段,頭、身、尾與鴿子的頭身尾相對應。特別是平撇畫又如伸著頭和身子追趕小男孩的身段,還如大海波浪一波三折,極其象形有趣。
寫捺畫時,心中若有這等比喻的形象在心,一定會把各種捺畫刻畫得惟妙惟肖,十分生動。
6.鉤畫
鉤畫有各種鉤,但鉤向只有正確執筆狀態下最為舒服的45度、90度鉤向兩種。
如豎鉤、彎鉤、臥鉤均為向左上方45度鉤向,橫鉤為左下方45度鉤向,斜鉤、豎彎鉤均為正上方鉤向。
所以,規范楷書字的筆畫規范性是正確執筆時使筆桿呈左前方45度傾斜狀態下人手部生理運筆屬性的真實反映,也是人們書寫最為省力省勁的書寫狀態下能夠很好表現出來的。
本人在今日頭條曾于2022年11月29日的《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規范字筆畫書寫規律及形態之美(一)》、2023年7月13日的《規范楷書字筆畫形態與手部生理控運筆特征探秘》、2023年8月5日的《規范楷書字之基本筆畫形態特征(1)》等文章中均有相關贅述。收藏、轉發、轉載者眾。今日,作再次整理發布,以享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