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姓女星拿錢找替身 天價片酬這樣來?揭演藝圈替身亂像
小鮮花Z拍某劇時正好和男朋友鬧分手,早把拍戲拋到九霄之外,無奈之下導演只好找替身,一部戲下來,替身擔綱了三分之二的戲份;Z姓男神與Y姓女星在某古裝劇中拿著近億元片酬,二人卻狂用替身與其他演員對戲,兩人同時拍戲的現場時間還不到一個月……
在天價片酬不斷飛漲、小鮮花和小鮮肉愈加傲嬌任性的大環境下,替身演員幾乎成為中流砥柱,危險動作用替身!遠景、背影用替身!部位特寫用替身!打個滾、下個跪,用替身!總之,一部戲下來,你家愛豆的鏡頭可能還沒有替身的鏡頭多。 明星拿錢,替身演戲,早已成為圈內不可說的怪現狀。替身為何越來越多?他們都要擔當哪些鏡頭?劇組大量用替身是為省錢還是無奈之舉?業內對替身濫用現象又持有什么看法呢?
【Part1】文替、武替、光替……挨巴掌也有專人替身?
替身演員出現伊始,是因為明星演員拍戲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高難度或者特殊性的鏡頭,但導演組又擔心大咖演員們出于種種顧慮難以完成,于是這個行業就有了“文替”和“武替”以及“光替”的出現。武替主要負責打斗或危險鏡頭,文替則是替演員的背影或者全景里面的鏡頭,“光替”的話一般就是替演員站位,因為換機位打光是需要演員一動不動站在現場。
H先生,一位把象山和橫店當家、常年跟組的工作人員,介紹了替身演員的類型:“十年前,替身停留在文替、武替、光替的概念上,現在五花八門的替身特別多。以前的電視劇20多集拍攝周期3個月,現在電視劇動不動就超過50集,制作周期還是3個月,很多都是集中拍攝和分組拍攝,演員檔期通過替身可以協調開,也能趕進度”。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類型的替身就出現了。
比如裸替,《夜宴》中章子怡的裸替邵小珊最早讓裸替這個詞進入大眾視野。除此之外,還有“胸替”、“腳替”、“手替”,“發替”,即以身體某部位為優勢,替明星出鏡的替身演員。
另外,還有鮮為人知的、令人驚呼的“抽替”,就是按照劇情需要,替主角挨巴掌的替身。
替身演員也分三六九等,比如裸替是替身演員中待遇較高的,武替次之,其次是文替,待遇最低的是光替。這種替身的待遇比普通群演略高一些,基本無技術含量,普通人即可勝任。在《甄嬛傳》《羋月傳》等多部古裝大劇劇組工作過的L先生開玩笑:“有一次,娘娘(孫儷)的光替試著站位,結果教了很多遍,卻連站姿都學不會,最后我們的攝影老師頂上去代替她完成了”。
雖然撐起了片場半邊天,但替身演員中能被觀眾記住的卻是極少數。像被姜文挖掘出的周潤發的替身演員文祥,范冰冰的替身演員王亞楠和甘露,趙麗穎的替身李可等等,這些替身演員正在或者已經開始自己拍戲,當然,這也是替身演員中的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