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經(jīng)典電視劇,翻拍經(jīng)典電視劇有哪些
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如今翻拍經(jīng)典影視劇的現(xiàn)象已是屢見不鮮,成為影視界的潮流。翻拍劇本身有一定的觀眾基礎,吸引著觀眾的視線,同時觀眾也期待看到創(chuàng)新的內(nèi)容,但又不能大方向偏離原劇,破壞其根本,影視劇題材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改變,所以翻拍劇不容易符合觀眾心之所向。當然,翻拍成功的案例也不少,雖然做不到讓所有人都滿意,至少得到了大部分支持者的肯定。
蘇有朋、賈靜雯版《倚天屠龍記》
2003年版《倚天屠龍記》改編自金庸1961年所著的同名長篇小說。由蘇有朋、賈靜雯、高圓圓、張國立、張鐵林等領銜主演。其實該劇的翻拍次數(shù)非常多,從最早1965年林家聲的電影版,再到鄭少秋、趙雅芝的香港TVB版,馬景濤的臺視版,吳啟華2001年電視劇版。
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雖然談不上超越之前的版本,但也絲毫不遜色,播出之后收視率不斷攀升,成為經(jīng)典之作。它的選角和表演是它獲得良好口碑的關鍵。劇中絕大部分的角色,包括主角和配角的氣質(zhì)都跟原著人物相當吻合,再加上各演員的演技和對角色揣摩的用心,故能吸引觀眾、感動人心。
張智霖、朱茵版《射雕英雄傳》
同樣也是改編自金庸小說的古裝武俠劇,它的經(jīng)典或許會讓你覺得它就是原版,其實張智霖版的《射雕英雄傳》也是翻拍于1976年白彪、米雪主演的香港版,并且絲毫不輸原片。
該版在另辟蹊徑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尊重原著,從表演、造型及拍攝都力求風格統(tǒng)一,演員們的演技也毫不遜色,幾乎是原汁原味。所以即使是在這之后分別有李亞鵬和胡歌的內(nèi)地翻拍版,都沒法超越這一版本。
黃曉明、劉亦菲版《神雕俠侶》
黃曉明和劉亦菲版本可以說是內(nèi)地最好的《神雕俠侶》版本,雖然這部劇至今為止翻拍了將近十次,哪一個版本最好觀眾們也各持己見,古天樂版、劉德華版都是經(jīng)典之作,但劉亦菲的“小龍女”一角著實美若天仙,青春靚麗的明星陣容也強力吸睛。
雖然劉亦菲在人物塑造上難以超越李若彤版本的小龍女,黃曉明的表演和古天樂也相去甚遠,但新版小龍女精致的白衣取代了舊版的粗布麻衣,滿足了新時代觀眾的欣賞需求。整部劇更多的是強化了小龍女和楊過之間的真摯情感,精彩的武打場面也令觀眾大為贊賞,“新意”有了,又尊重原著,也算是一個成功的翻拍版本。
林志穎、蘇有朋版《絕代雙驕》
1999年版《絕代雙驕》改編自古龍的武俠小說,相比于1988年梁朝偉的版本和1992年劉德華的版本,這次臺灣版的翻拍算得上是首部成功的“古龍劇”。盡管已經(jīng)被拍過多次,但該劇仍然有新的興奮點,選取林志穎和蘇有朋這些在當時是青春偶像型的演員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林志穎依舊遵循其特有的調(diào)皮風格,將“小魚兒”的角色扮演得活靈活現(xiàn),而蘇有朋則延續(xù)《還珠格格》中較為穩(wěn)重和成熟的形象,扮演著冷酷的“花無缺”。雖然兩人的演出算不上經(jīng)典,但作品絕對是經(jīng)典的重塑和再現(xiàn)。之后該劇便再沒有翻拍的新片出現(xiàn)。
胡軍、林志穎版《天龍八部》
在金庸的武俠劇里,《天龍八部》是公認最難拍的作品。相比于之前的黃日華版、惠天賜版,該版《天龍八部》使用了巧勁,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一些重點武功、場面上下足了功夫:虛竹的“奇”、段譽的“巧”、慕容復的“邪”在武打中都有體現(xiàn)。
劇中的景美,給人在畫中游的感受,人與畫渾然一體;劇中的戰(zhàn)爭場面也是視覺上最讓人震撼的地方,氣勢如虹的戰(zhàn)爭場面與電影大片實有一比;另外,胡軍的氣質(zhì)也特別適合喬峰這個角色。這些都是之后的翻拍版沒法比較的。
焦恩俊、舒暢版《寶蓮燈》
2005年版本的《寶蓮燈》在央視取得了最高9.1%的收視率,并獲得第十一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電視劇獎等榮譽。與大家熟知的動畫片版本相比,電視劇版《寶蓮燈》的故事與人物都有很大的變化,電視劇中的人物也比動畫片中的多,情節(jié)線索也更復雜。
其實早在2001年,林志穎和沈傲君就聯(lián)袂主演了一版《天地傳說之寶蓮燈》,可惜很多人都沒看過,1986年香港TVB版也曾播出,受眾面也很小,所以從這一點上講,央視的翻拍可以算是成功之作。
如今經(jīng)典電視劇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只有高質(zhì)量的翻拍劇,才能超越經(jīng)典。總的來說,翻拍劇若想得到十分成功,必須拿出十二分的誠意。文/S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