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白鹿原在線觀看完整版免費;白鹿原電視劇在線觀看免費觀看完整版
今天,聊聊“叔圈戲妖”。
不是Sir想聊,而是被逼的,誰讓最近B站的年輕人,紛紛都在嗑新玩意:
別out,用網友話說:年少不識男人味,一入叔圈深似海。
種子選手包括但不限于:
“反派絕色”劉奕君、“人間仙子”陳道明、“拽王天花板”王陽、“我的老婆”于和偉……
其中一位。
被譽為,叔圈性感天花板。
打開一看,嗐,這不千年硬漢老段嗎?
說他戲妖,不是沒有道理。
就像蘭曉龍一句評價:
“最好的演員,會為每個戲發明一種方式,老段屬于此列。”
戲骨、戲精、戲癡……都挺常見。
那么,一人千面的戲妖,到底如何煉成?
01
第一個重要問題:
妖,該長啥樣?
一只合格的妖,就是你不能知道它、他、她長啥樣。
戲妖,同理。
坦率說,老段這張臉,放在當時的影視圈,屬于平平無奇那一掛。
用他的話說:我也想演偶像劇,但沒人找我……(苦笑)
1999年,老段憑一部《刑警本色》嶄露頭角。
因為跟王志文對戲太緊張,為了把一個掏槍的動作演逼真,他私下練了一千遍。
看表情,是感受到那股狠勁了。
演技青澀,當年段奕宏自己也知道,所以后來好幾個相似角色的戲找上門,他都拒了,哥缺錢,但不掙那錢。
一扭頭,跑去演王小帥的《二弟》。
徹底改頭換面,成了個小混混。
電視電影都火了,換做一般演員,肯定乘勝追擊。
但戲妖,就是要作。
你想我演啥,我偏不演啥;你覺得我不能演啥,我就要演啥。
比如普通偶像劇演不了,那我就演高配版。
2003年,老段已經小有名氣,轉頭又去演話劇。
是當年偏小眾、后來越來越大眾的,孟京輝《戀愛的犀牛》。
他估計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和郝蕾這一版,會成為后來口碑最好的一個。
原本老段找不到塑造角色的路子,一直頭疼。
后來,一位前輩的話讓他開了點竅:
演戲,要演一個似是而非。
這話雖然等于沒說,但也讓一個懵懂的老段,帶著似是而非的理解,做出了很多“不僅如此”的嘗試。
你懂的,嘗試總是容易丟人的,但總嘗試總嘗試,最后總會不丟人。
后來,看到他嶄新的表演,孟京輝表示驚掉下巴:士別三日……你,你這是中邪啦?
這段疑似中邪的表演,發生在《犀牛》的一段二人感情戲里。
老段飾演的男主馬路,愛上了女主明明,可明明心有別屬。于是一次上床后,女主死活不認這段感情,可馬路又不理解……
以上只是表面劇情,這部當年的先鋒話劇不同于一般愛情片,戲劇導演的表達往往也不止于此,原諒Sir不做展開。但你可以理解一點就是,話劇演員,往往更需要用形體來表達內心。
于是,為了這段內心戲,老段的形體開始作妖。
只見他一個踉蹌,摔倒,爬起來,再摔倒……看似是一段段被枯燥復制的浮夸,但摔多了,卻在觀眾眼里摔出了N種情緒:委屈、憤怒、心碎、迷茫、偏執……
這一段臺詞不復雜,老段也明明沒哭,卻把情緒迅速摔進了觀眾心里:
“你不承認……你不承認……你不承認……”
就這么摔,摔出了一個網友口中的“性感天花板”。
因為有了這場摔戲,那后面的濕戲、半裸戲……都開始作妖。
老段各種眼神游離,細汗在額頭滲出,連肋骨都隱約可現……
總之,一個國產話劇,居然讓Sir第一次覺得,這圖是不是要來點馬賽克?
后來老段說,演完《戀愛的犀牛》后,自己被徹底打碎。
挨過的罵,遭過的罪,都成了新的烙印。
也更讓他明白,越覺得自己演不了,就越要去演。
2005年,接到《士兵突擊》戲約。
老段好愛那個劇本,但連續拒絕了三次。
因為導演跟他說,你這個角色,代表21世紀我國軍隊管理人的一個形象,這個戲11集之后,就看你這個角色啦,你不成,這個戲就不成……
老段怕了。
他不是怕演不好,是怕模式化,“我怕自己沒有能力重塑一個大家沒見過的軍人形象,又不想去復制一個常見的軍人形象。”
對一個年輕演員來說,稚嫩的演技不可怕。
怕的是,沒有這份自知笨拙的真誠和謙卑。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眼高手低,那么,往往就是進化的開始。
這一次老段打碎的,是演戲過于用力的自己。
他給老A這個硬朗甚至接近完美的角色,注入了一股“不正經的機靈勁兒”。
用時髦的話說,反差萌。
報自己外號,仿佛神秘兮兮的“間諜接頭”。
訓練時人狠話不多,私底下動不動就用眼神蘇你一把。
這時的老段,隱隱摸到了一些演戲的本質。
他的訓練很殘酷,但那是他的職業,他也心疼那些兵,戴著墨鏡流下眼淚,那是他最本性的東西、最男人的東西流露了出來。
表演的一條細線,被他隱隱摸到了兩端:
一端,是角色的人性,要理解,要揣摩,要用細節去外化它,這以前他就知道;
另一端,是觀眾眼里看到的,又在心里對上號的……觀眾不理解,再好的表演也是矯情的。
但這條戲如此之細,稍一粗疏,稍有變化,表演者又會陷入思考。
十年后,段奕宏聊起《士兵突擊》,仍然敬畏表演:
“對我來說是稚嫩的,但我一點都不糾結。因為那就是我那個階段的積累。表演這條路,我還真看不見頭。“
老段對各種新鮮角色的接納,甚至可以說是有點上癮的癡迷,本質其實源于他對“不確定”的擔憂,這擔憂玩味久了,反而變成了一種迷戀。
就像改革開放的年代,有編制的人害怕下海,但下海撲騰后才咂摸出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不確定,往往意味著不安全。
但人往往只有征服了不安全,才能獲得更高級的安全感。
02
戲妖,還體現在不藏不掖的渴望。
他老自嘲說,新疆人有個詞兒,叫勺子,一根筋,性格軸,就是形容他這樣的人。
小時候,段奕宏唯一的玩具就是電影,甭管什么戲,看完就跟老媽瞎演。
演著演著,老師說,你小子有點天賦。
段奕宏瞬間兩眼發光——如果你看過《阿基里斯與龜》,會明白師長的隨口一說,對一個孩子來說多寶貴。
此前,老段還是一個逃學的問題少年,假模假式背著書包準點出發,準時回家;往后,他成了鄰居眼里,最想做明星夢的勺子。
一邊工廠996,一邊啃書自學。
落榜了三次,終于以西北片區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戲。
學霸不好當。很快老段發現,自己不僅是全班最老的,也是全班最“窮”的……家里窮,知識儲備更窮。
課上講解的電影,他一部沒看過;同學翻到爛熟的《白鹿原》,他第一次聽說,“上大學前,我甚至沒讀過一本長篇小說。”
還有一個被傳為佳話的段子:同班小陶虹好心,送了他一個芒果,他哪里知道芒果有核兒啊,剝開皮就啃……
老段這外號,咋來的?
長得著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小鎮青年來到大北京,他可太愁了。
就是老給人一種
一腦門子官司的那種感覺
也不知道愁什么呢
段子 話劇 選擇的題材
也都是苦大仇深的
焦慮,是段奕宏人生的底色。那么,怎么解決?
很遺憾,就算能解決,過程往往也漫長。
但反過來一想,這是毛病嗎?
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有著無法言喻的熱情,那他必然會成為別人眼里,無法理解的偏執狂。
很多人治愈焦慮,靠認可,靠獎項,靠名利……那都是別人看得見的。
可老段也許相反,他似乎更信賴別人看不見的。
是大學時,一個人在排練室通宵達旦,從普通話到基本功,缺啥補啥;
是畢業了,為了演精神病人,居然一根筋跑到精神病院,申請住個院!
別人無法理解,自己樂此不疲。
2013年,拍《烈日灼心》。
這是老段第三次跟曹保平合作,也是他第N遍,演警察。
開拍前,段奕宏要求去廈門警局體驗生活,死皮賴臉,非跟著專業人士一起掃黃、抓賭、查車。
出了名愛折磨演員的曹導都驚了:
不是吧不是吧?老段你都這段位了,大可不必啊!
老段來了句:不是不是,南方的警察我沒演過,不懂啊。
那年除夕夜,老段干脆直接在所里過。
在很多年輕演員看來,體驗生活是苦差,逛逛街吃個串就是“貼近老百姓”。
可段奕宏會說,體驗生活……難道不是捷徑嗎?
在他眼里,表演的世界,電影的世界,就是“大千世界”。
能去體驗生活,就不是苦,那叫拓寬生活。
演《戀愛的犀牛》,老段把中戲教的斯氏體驗派,看得比天還大。
多年后上《表演者言》,主持人問,你現在最想要啥?
你聽他這回答,怎么還透著一股憨憨勁兒:
“我們有表現派,方法派,體驗派,我都想要,我都想嘗試。”
這就很像憨憨的郭靖吹了個大牛,說自己同時要精通少林七十二絕技。
能不能兼通我們不知,那是私下里的功夫。但臺上的細節,比如下面這個畫面,確實有著各種思考與嘗試后,才能給出的一個優解。
《烈日灼心》,Sir當年說過這一幕,手搓煙頭
老段沒有故弄玄虛,大方承認,那就是設計。
追求的,是一種“下意識的真實”。
拍《非凡任務》。
老段演一個報殺妻之仇的毒梟。
跟多年前一樣,老段拿到劇本,慌神了。
又怕自己演得太臉譜,沒新意。
所謂的“沒新意”,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樣,怕演不出演員自己的個性。
事實上,老段特反對把自己揉進角色的“刻意”:
“演戲首先要把角色演出共性,那是人家一個職業的基本印象,你不能為了追求個性,就把人的真實給丟了,這絕對是大忌。”
于是他加入了一個細節。
手帕。
首先,這符合角色“下意識的真實”。
東南亞氣候炎熱,常備手帕擦汗,合理。
其次,道具一定要精準詮釋人物。
老段選了最輕薄、灰色有暗花的一條,高級之余,有點小悶騷。就像人物的氣質,看似體面紳士,實則生人勿近。
最后,是動作和道具的水到渠成。
戲里,老段常常拿手帕在鼻子那里吸一吸——毒販,正常。導演本來也這么以為。
直到快殺青,老段才說出自己的考量——對警察的殺妻之恨是潑天的,所以他把妻子骨灰粘在手帕上,時不時聞一聞、提醒自己報仇,這才是他的“非凡任務”。
手帕,不僅可以修飾人物,還能補充言外之意,巧妙地參與敘事……
不是勺子,不是戲妖……哪能做出這種變態事?
03
回過頭看。
老段對表演,就像《戀愛的犀牛》的馬路,也經歷了三個階段:
始于盲目,陷于瘋狂,終于獻身。
對小鎮做題家老段而言,演戲代表的,是遠方,是人生的出口,是一個普通青年努力活得不普通的稻草。
所以后來成名了,每次提起那會兒坐四天三夜硬座到北京應考,他總是笑瞇瞇的。如果你看過《站臺》,那你一定明白,對于小鎮青年來說,轟隆而過的火車聲意味著什么。
老段總問自己,你到底是愛藝術,還是愛藝術中的自己?
這句話問的也挺憨憨。
但如果一個人永遠都沒有憨憨過,那他估計也很難對什么事動真感情。
拍《西風烈》。
有個演員說,他特想跟老段飆戲。
老段懵了,心里琢磨,“我不知道怎么解讀,互相飆戲,會給我們帶來一種健康的競爭,也會帶來一種消極又失水準的表達,這是很可怕的。”
大概是產生陰影了,以至于后來跟黃渤合作《記憶大師》。
老段初次見面就給人打預防針,“這個角色是互相成全的,我希望我們彼此互相成全人物性格、人物關系。”
黃渤:???
老段雖然叫老段,但戲外的他,憨憨得不像成年人。
當年《戀愛的犀牛》幕后花絮,說自己進入不了角色,鏡頭前哇一聲就哭了,旁邊的郝蕾直接笑出聲。
十年后,拍完《烈日灼心》,老段哭得更兇。
原因是,他好愛辛小豐,好愛鄧超……
因為我太愛他了。我覺得演員的合作,生活當中的情感勢必會帶到創作當中。尤其鄧超又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好的兄弟,我真的把他認為那就是辛小豐了,我看著他慘兮兮的樣子,戴著腳銬、進來,一下子就受不了。
后來老段解釋,我的老家伊犁是新疆最濕潤的地方,所以我也是延續了這樣的個性吧(可出生廣東的Sir也沒你這么愛濕啊)。
評價王寶強時,第一句話挺沖:
“這哥們缺心眼,真該吃藥了。”
一聊演技,馬上又respect,看到別人的優點,絲毫不打馬虎眼。
你恨不得抽一根煙
能抽出十八種花樣來
人家就一種狀態一直保持了
那可不把你甩的十萬八千里
所以老段愛的既是藝術,也是藝術中的自己。
甚至包括了從“角色”到“演員”,活在藝術中的每一人。
你尊敬藝術,愿意為藝術付出,為成長犧牲,你就能贏得老段的尊敬。
兩年前,Sir當面采訪過老段,有句話至今打動我:
“長大了回頭看,曾經的我們總是忙于經營一種外在的,所謂成功的標志、成熟的標志。 我們總是直沖它們而去。但對那些我們真正經歷的、感受的東西,對家的感受,對故鄉的感受,那些你會真正為之疼痛的東西,反而容易輕而易舉地放過。但可能,恰恰是這些令人疼的東西,讓我走到今天。”
所以戲妖的境界。
不是什么永遠讓人相信的演技,而是永遠忠于自我的天真和真實。
二十年前。
老段為了挑戰《戀愛的犀牛》,忍痛推掉《可可西里》的戲約。
2004年,陸川憑《可可西里》獲東京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2017年,段奕宏也憑國產黑馬《暴雪將至》,獲東京電影節影帝。
二十年后的今天。
兩位新疆“勺子”擦肩而過的遺憾,終于在這部新作中補全了
2022年,段奕宏成為瀘州老窖特曲的品牌代言人,與新銳導演陸川合作,拍攝瀘州老窖特曲態度影片:《求真》。
性情中人,相逢不恨晚。
對陸川來說,真實,是用鏡頭捕捉社會百態,記錄大千世界。
對段奕宏來說,真實,是在看不見的地方傾注心力。
編輯助理:奇愛博士多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