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長端趨勢機會尚未到來—美債未來走勢
據新華社、中新網報道,美國財政部數據表明,美國國債規模自今年的9月18日起正式超過33萬億美元,美國債務困境愈發凸顯。美國債務總量呈加速累積態勢,2017年9月,這一數據超過20萬億美元。4年半后的2022年2月,美債總量已超過30萬億美元。1年半后的9月20日,美債繼續跨過33萬億門檻。美債達到這一規模的速度相較美方此前預測,早了9年到來。這一債務等同于每位美國公民人均負債9.9萬美元,而如果將償債人群限定于具有納稅能力人群,美媒測算認為,美國政府需向每人收繳稅款25.5萬美元才可清償債務。
這樣的債務級別意味著,美國已喪失短期內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以數字方式滾雪球般增值的美債,在愈發成為美國及全球的金融炸雷。其如失控引爆,將無疑是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災難。不乏美媒回顧稱,美債規模在40年前為9070億,尚未達到萬億級別。
美國彼得森基金會負責人抨擊美國政府稱,立法人員的短視使得美國不斷經歷短期財政危機的循環,引發美國國債持續增加,“一萬億后又是一萬億。”美國前總審計長沃克也抨擊政府失能,指出美國行政機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滑,引發公眾信心逼近美國歷史最低谷。但美國既無法為公眾利益發聲,也無法回應公眾,在財政、能源、邊境、環境等各領域,美國也都面臨失能情況。
對于債務失控問題,美國兩黨持續相互推責。在野的共和黨認為,拜登政府無度的開支加劇了債務問題。白宮方面則將債務問題向前回溯,指責共和黨在過去20年中推行的失衡式減稅引發美國損失數萬億美元財政資金。美國智庫機構統計稱,美國目前因債務利息每日花費約20億美元。
這一趨勢延續將導致美國今后十年的利息支出,在基建、教育、研發這幾大基礎領域支出的總和之上。美國債務的不斷累積,一定程度上是美國黨爭引發的痹癥。美國政商旋轉門式腐敗普遍存在情況下,過度支出甚至舉債支出能給經手政客帶去大量回扣。大量支出也有益于維持選票。只顧短期利益的政治局面下,美國當下日益失控的債務,是寅吃卯糧后果的直觀體現。
債務問題在持續壓縮美國社會經濟活力,成為美國經濟中越來越尾大不掉的定時。對這一問題,拜登政府多名高官接連訪華,試圖讓中國接盤緩和美債引發的金融隱患。
中方則連續減持美債,同時促進中國本土金融市場建設,打造更好促進中企發展、承接境外實體資本赴華投資的中國金融平臺。美債數據表明,中國目前持有8218億美元美債。中國于7月繼續減持136億美元,已是接連第四個月對美債減少投資。從美聯儲連續強加息到美國銀行業危機,再到越發超過美國償還能力的美債總量。美債已并不適合長期投資,中國逐步減少美債投資、進行更合理投資配置是形勢所趨。
而除美債問題外,由于美國兩黨遲遲無法就下一財年的預算案達成一致,美國政府當下還面臨停擺危機。如9月30日的最后期限兩黨仍不能達成共識,美國政府將因缺少資金被迫停止運行。美國問題不斷的財政狀況,正向全球展示著美國國力的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