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集體抗議、白衣天使集體抗議燈謎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很多白衣天使在工作一線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節日。他們之中,有的深入抗疫一線,勇敢直面病毒;有的扎根社區,守護居民身體健康……他們用無私的奉獻,詮釋著疫情之下最美麗的堅守。
5月1日,本市正式啟用小湯山方艙醫院,北京佑安醫院肝病消化中心二病區護士長呂源作為佑安醫療隊成員,成為方艙醫院一單元的感控專員。
清晨,呂源準時出現在小湯山方艙醫院一單元3號樓中控室里。她目不轉睛地盯著監控屏幕,時刻提防著“污染區”內可能出現感控漏洞的意外發生。
一位剛完成護理任務、即將走出“污染區”的護士,在“一脫間”脫去外層防護服時,不小心帶落了內層防護手套。按照規定,外層防護服須在“一脫間”除去,內層防護服須在“二脫間”除去。手套滑落增加了暴露的風險,護士緊張地愣了一下。“沒事,別慌!趕快進行60秒以上手消毒!進入‘二脫間’正常走流程,出來以后大量流動水洗手!”呂源安撫過護士情緒后,迅速提醒她根據突發預案完成補救措施。
“干活時,知道你們的目光時刻跟隨著我們,心里特別踏實。”同事的話讓呂源倍感欣慰。她說,院感防控的底線要時刻堅守,絲毫容不得放松。
“我小時候一直向往當一名軍人,保家衛國、英姿颯爽。長大以后,機緣巧合,我成了一名護士。”2020年農歷大年初一,呂源是本市第一批走進隔離病房的護士;2020年3月,她首次作為醫療隊成員支援小湯山醫院。再次回到小湯山醫院這個自己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呂源說,自己正在以另一種方式,實現兒時的愿望。
“轄區內一小區出現一名次密接人員,需要入戶采樣。”5月8日下午,在海淀區甘家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通電話讓值班室的氣氛緊張起來。作為當日應急采樣隊的隊長,護理部主任趙國芳沉著應答:“收到!馬上動身。”
準備物資、清點人數、聯系車輛、穿著防護服……在趙國芳的指揮下,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到20分鐘,應急采樣隊到達涉疫小區,與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準備入戶采樣。
另一邊,幾位工作人員正在做采樣前的準備。“口罩再檢查一下密合性,手腕的膠布一定封好、再留個邊兒回折一下,方便脫……”作為現場指揮,趙國芳的任務是守好“后方”,與屬地、疾控各部門隨時保持聯系。她細心叮囑著每一位同事,“我能做的,就是用我的經驗做好大家的后盾。”
入戶采樣結束,天色已擦黑,趙國芳剛回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接到了一位老病人的電話。“小趙,我口服心臟病藥沒有了,怎么辦?”90歲的李奶奶焦急地問。“大媽您別著急,我一定幫您解決,肯定不讓您的藥斷頓兒。”趙國芳立即向中心領導申請特批,為老人代開了幾盒藥,又親自送到小區門口,請老人的孫女來取。
趙國芳主要負責衛生服務中心的院感防控工作,從4月中旬以來,調配護理部人員、支援區域核酸篩查、應急入戶采樣、院感防控培訓,她每天都不得閑……年輕同事們說,趙主任就像個“小馬達”,幾乎沒有一刻停下來過。
“緊急通知:明日起海淀區將連續開展三輪核酸篩查,中關村街道下設多個采樣點,各位做好準備。”4月25日傍晚,中關村醫院社區科的微信群中彈出一條信息,剛剛結束入戶核酸采樣的護士長鄒寶紅還沒來得及坐下喘口氣,又投入到區域核酸篩查的準備工作中。
部署人員安排、核酸檢測培訓、醫用物資準備、采集質量把關、標本數據統計及轉運……鄒寶紅主動請纓,負責整個采樣點的統籌工作。4月26日凌晨4時,她準時起床,簡單收拾后便從科室前往采樣點做最后的布置和準備工作。作為采樣點點長,醫務人員的工作安排、標本的采集和保存、現場秩序維護、消毒紙巾的擺放,她都要安排妥當。
7時,采樣點準時開張。“大家趕快來做核酸,早做早放心”“上學上班不用急,我們晚上等你們回來做完核酸再收攤”……鄒寶紅提醒著居民。
中午時分,利用午休時間,鄒寶紅與一線醫務人員溝通,了解工作情況,幫忙解決問題。“我今年51歲,工作和生活經驗比年輕人多一些。”當晚8時,首日區域核酸篩查結束了。鄒寶紅仔細核對樣本數量和信息后,將所有樣本轉運至核酸實驗室。此時,她的工作還未結束,換上全新的防護服,她與幾位同事一起走向社區居民樓。“社區里有一些密接和次密接人員需要入戶采樣。”由于社區老樓多,沒有電梯,大家只能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一層一層地爬樓梯。
再次回到科室,已是27日凌晨,鄒寶紅簡單地和家人報了個平安,就洗漱休息,第二天還有不少工作等著她。自第一輪區域核酸篩查至今,鄒寶紅一直堅守在一線。她說,作為一名基層護士,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擔當得起“白衣天使”這個稱號。“大家都說我是團隊的‘主心骨’,所以我一定得堅守在一線。”
(原標題:白衣天使們在抗疫一線迎來護士節 疫情之下最美麗的堅守)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孫樂琪 李祺瑤 實習記者 何蕊
流程編輯: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