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張志英
軍事科學院是我軍的最高科研殿堂,國防大學是我軍的最高學府,在此輪軍改前,二者都是與軍兵種、大軍區平級的正大軍區級單位。
此輪軍改中,非作戰單位進行了大面積的裁、撤、并、減,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也不例外,吸收合并了諸多機構,但是,規格一起降為了副戰區級。
同時,二者的下屬機構也進行了調整,目前,軍事科學院的下屬研究院、國防大學的二級學院都是相同的8個。
1958年3月15日,軍事科學院正式組建成立,由葉帥擔任首任院長兼政委,副職中包括2位大將、8位上將,可見我軍對科研工作的重視。
此后數十年間,軍事科學院的科研范圍也在逐漸增長:
1、組建初期,設“戰爭理論、戰術、戰史、外國軍事”4個研究部;
2、上世紀70年代,調整為“戰略、戰役戰術、軍制、軍事歷史、軍事百科、外國軍事”6個研究部;
3、此輪軍改前,則設置“戰爭理論和戰略、作戰理論和條令、軍隊建設、軍事歷史和百科、世界軍事”5個研究部。
此輪軍改中,軍事科學院吸收合并了諸多的科研單位,與原先的科研部重組、調整為全新的8個研究院,分別是“戰爭、軍隊政治工作、軍事法制、系統工程、國防科技創新、軍事醫學、防化、國防工程”研究院。
例如,軍事醫學研究院就是原先總后勤部下屬的“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轉隸、調整而來,是全軍最高醫學研究機構。
又比如,防化研究院是原總裝備部下屬的“解放軍防化研究院”轉隸、調整而來,是防化裝備科研機構。
可以看到,軍事科學院的科研范圍大幅擴大,已經覆蓋科技研究、裝備研究、工程應用等綜合性領域。
國防大學的組建時間明顯晚于軍事科學院,直到1985年12月24日才正式組建成立。
不過,其前身可追溯到1951年1月15日成立的解放軍軍事學院,1969年與“政治學院、高等軍事學院、后勤學院”合并為“解放軍軍政大學”,1977年又分拆為“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后勤學院”3所院校,直到1985年又三校合并為國防大學,成為了我軍的最高學府。
組建初期,國防大學下設若干教學科研機構和學員管理機構:前者共有13個,分別是“戰略、戰役、軍隊指揮、軍兵種、外軍、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史黨建政治工作、世界經濟政治、后勤、外訓、科技、外語、電化”教研室(中心);后者共有6個,分別是“國防研究系、基本一系、基本二系、進修系、外訓系、研究生院”。
2003年,13個教研機構重組為“戰略、戰役、馬克思主義、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軍事后勤與軍事科技裝備”6個教研部。
此后,學院管理機構也經歷了多次重組,例如基本一系、基本二系合并為基本系,外訓系調整為防務學院,最終確定為“國防安全、聯合指揮與參謀、防務、進修、研究生”5個學院。
此輪軍改中,國防大學吸收合并了“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后勤學院”等7所軍事院校,與原先的教研部、學院管理機構重組為全新的8個二級學院,分別是“國家安全、聯合作戰、軍事管理、政治學院、聯合勤務、軍事文化、國際防務、研究生”學院。
例如,軍事文化學院就是原先總政下屬的“解放軍藝術學院”轉隸、調整而來,是我軍目前唯一的藝術院校。
又比如,聯合作戰學院就是原先總參下屬的“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與原先國防大學下屬的1個學院、2個教研部重組而來,是我軍聯合作戰指揮和參謀人才培養的最高學府。
可以看到,國防大學的下屬機構也進行了明顯的精簡。
值得注意的是,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雖然降格為了副戰區級,但存在主官高配的現象。例如,目前軍事科學院的院長、政委以及國防大學的政委都由正戰區職的上將出任。
感謝閱讀,喜歡文章的煩請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