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個國家攻打以色列—十四個國家攻打以色列的時間
戰爭第一天,1500名乘坐滑翔傘闖入以色列的哈馬斯敢死隊被殲滅。這些人選擇了離開,再也沒有想過回來。從他們進入以色列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這是一張沒有回程的單程票,但他們卻義無反顧地走了。
為什么他們寧愿死也不攻擊以色列?原因只有一個: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等等,都死在了以色列軍人的武器下。他們都是在廢墟中長大的孩子。現在他們已經長大了,他們不想再被以色列欺負,也不想再無緣無故地死在以色列的轟炸中。他們決心反抗,給以色列致命一擊!
但雙方的實力差距還是太大了。以色列有坦克、飛機、大炮和導彈,而哈馬斯只有無人機、、手和火箭。當以色列調集54萬士兵,對加沙實行全面封鎖時,這場戰爭的結果就已經注定了。哈馬斯必敗!
即使敘利亞、圣城軍和黎巴嫩黨參戰,四股勢力聯手也無法擊敗以色列。敘利亞剛剛結束內戰,無法進攻以色列。相反,以色列率先炸毀了大馬士革國際機場和阿勒頗國際機場。敘利亞根本不敢反擊,也沒有反擊的實力。
剩下的哈馬斯、圣城軍和黨只是三支人口加起來不超過10萬的地方武裝,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對手。阿拉伯國家雖多,但沒有一個敢公開用武力支持哈馬斯。他們只敢口頭上支持哈馬斯。可以批評的武器不能代替對武器的批評。阿拉伯國家用嘴批評以色列,以色列則用炮火批評哈馬斯。你能想象結果嗎?哈馬斯是無法抵抗的。
但令人感動的一幕是,埃及政府拒絕幫助加沙人民,埃及人民卻用肩膀和雙手將物資通過地道運往加沙。因為加沙已經被以色列封鎖,切斷了水、電和糧食供應。如果沒有人送來物資,即使加沙人沒有被轟炸殺死,他們也會渴死、餓死、
阿拉伯人民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同胞被以色列的封鎖殺害,于是他們背著幾代人的物資,進入地道,送給加沙人民。這一幕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只是可氣的是,阿拉伯政府都是膽小鬼,不敢與以色列開戰。他們都害怕美國航母戰斗群。
回望晚清,這一幕何其相似?老百姓有血性,敢于斗爭。但可惜的是,諸侯們不敢打也不敢打,只是為了生存而妥協。在伊林看來,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后,加沙很快就會被以色列占領。接下來的巷戰將異常殘酷,更多的平民將死于以色列的武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