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是一個國家嗎_哈馬斯是一個國家嗎還是兩個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對以色列發起“阿克薩洪水”行動,哈馬斯發射5000枚,并派多名武裝人員進入以色列與以軍交戰,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以色列國防軍發動命名為“鐵劍行動”的反攻,雙方大規模交火,這是巴以沖突近年來最嚴重的升級,目前已有超過2800多 名人員死亡,新一輪沖突仍在持續。
哈馬斯,當今國際社會最具爭議的組織,被以色列、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和日本所定論為恐怖組織。而聯合國、多數阿拉伯國家(如埃及、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伊朗、土耳其、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則承認其抵抗組織的定位。
本文詳解巴勒斯坦哈馬斯的前世今生,它是如何誕生到發展壯大,它的組織機構框架、政治主張及主要領導者。
哈馬斯成立于1980年代末,隨著巴勒斯坦1987年的第一次大起義脫穎而出。創始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巴勒斯坦土生土長的阿拉伯人,長期經歷以色列的治理。
1987年12月14日,巴勒斯坦被占領土爆發“石頭起義”,其宗教領導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提議成立“抵抗運動”。1988年1月,“哈馬斯”一詞正式在“抵抗運動”的各種公告和各大媒體中出現。
哈馬斯,也即抵抗運動的通稱。哈馬斯的阿拉伯語原文?????是“抵抗運動”的首字母縮略字。
抵抗運動標志
哈馬斯起初只是兄弟會的巴勒斯坦分支,影響力很小,因注重在中下層群眾中發展成員,在寺、醫院、學校等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而漸漸獲得深厚的群眾基礎。
2006年1月26日,哈馬斯在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得132個席位中的74席(56%),遠遠超過其他黨派,使屬于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法塔赫,成為少數黨,僅獲45席(34%)。
哈馬斯傾向于武裝抵抗,法塔赫更傾向于談判
2007年,哈馬斯在與法塔赫的一系列沖突中獲勝。6月,哈馬斯奪取了加沙地帶控制權,法塔赫退守約旦河西岸。
2017年10月12日,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與哈馬斯在埃及開羅簽署協議,雙方同意和解,并協議法塔赫于12月1日前接管由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
哈馬斯在其發展的早期,政治主張一度是比較激進的,它要以武力消滅以色列和巴土地上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反對與之談判任何議題,反對同以色列和平共處,目的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從而建立由以色列所在地域、加沙地帶、地中海到約旦河西岸、并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神權國家。
在這點上,哈馬斯與同樣支持消滅以色列的黎巴嫩黨有堅定同盟關系。
2017年5月1日,哈馬斯發布了新的政治綱領,明確表示哈馬斯接受“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并不再主張“消滅以色列”,主張其目標是“猶太復國主義者”,而不是猶太人。
卡桑旅是哈馬斯的主要下屬軍事組織,卡桑旅不是一個軍事意義上的旅,而是對哈馬斯一個個戰斗小組的統一稱謂,其前身為薩拉赫·謝哈德與易卜拉欣·穆卡達共同創立的一個由幾百人組成的敢死隊。
卡桑旅以1930年代反對英國統治的著名巴勒斯坦烈士阿茲丁·卡桑的名字命名,主要采用及人體對以色列進行襲擊。
哈馬斯(卡桑旅)沒有重型裝備,步兵輕武器勉強夠用,重火器和壓制火力寥寥無幾。其中,突擊主要是美制5.56毫米M16和蘇式7.62毫米AK-47等,另有大量的自制反坦克手、反坦克等;除擁有“卡桑”型系列火箭外,哈馬斯還擁有自制的“亞辛”火箭和改進型“巴塔爾”反坦克導彈。
2002年7月,卡桑旅創始人薩拉赫·謝哈德在其加沙地帶的住所內被以色列戰機投下的一枚重磅炸死。2003年3月8日,卡桑旅另一領導者易卜拉欣·穆卡達所乘坐的汽車在加沙地帶街道上行駛時,突遭以色列國防軍導彈襲擊,當場死亡。
2004年3月22日,哈馬斯創始人謝赫·艾哈邁德·亞辛在以色列發動的空襲中身亡。
以色列和西方國家認為,從成立開始,哈馬斯在以色列占領區經常組織和策劃反對以色列的示威、武裝襲擊等活動,并制造自殺性爆炸事件,綁架或暗殺,所以哈馬斯被視為恐怖組織。
但也有許多其他國家認為,在以色列占領區,哈馬斯是抵抗侵略,解救人民,致力巴勒斯坦自決的抵抗運動。由于與占領者極不對等的軍事實力,可能采取了一些較為激進的手段,但對比占領者的狂轟亂炸,無差別攻擊,到底誰是恐怖組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