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臣權力排名、英國大臣級別
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是2002年英國廣播公司舉辦的一個票選活動。它基于一項電視民意調查,以確定當時的英國人民認為誰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英國人,最后經過辯論并最終確定前十名的排名。
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前十
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前十
1、丘吉爾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20世紀初期至中期的英國保守黨籍政治人物、演說家、外交家、軍事家、史學家、作家和畫家,英國前首相(1940-1945;1951-1955)。貴族出身,畢業于哈羅公學及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早年曾入伍,曾做過戰地記者。1900年加入英國保守黨并當選為下議院議員,晉身政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第一海軍大臣并曾赴法國前線參戰;20世紀30年代卸任海軍大臣后,丘吉爾率先呼吁英國重新武裝,以應對德國日益增長的軍國主義威脅。
丘吉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被重新任命為第一海軍大臣。1940年5月,他接替張伯倫成為首相,領導了英國及同盟國對軸心國之間的戰爭,并在1945年取得了勝利。1945年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后,他成為反對黨領袖。在二戰結束后與蘇聯冷戰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他發表了在歐洲有深刻影響的“鐵幕演說”,這促使西歐團結以對抗蘇聯的威脅。
1951年,丘吉爾再次當選為首相,在其第二任期專注于國際外交事務,尤其是英美關系。1955年宣布因身體原因辭去首相職務,隨后他一直擔任下議院議員直到1964年。1965年去世后,英國政府對他以國葬禮待之。
丘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其仕途涉足多個領域并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對英國、歐洲乃至于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學上也有較高成就,曾于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然而,他的觀點和種族主義言論飽受爭議。
2002年,在BBC舉行的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中,丘吉爾位列榜首。
2、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
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1806年4月9日—1859年9月15日),英國工程師,皇家學會會員。
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
布魯內爾取得了許多工程學上的第一項成就,包括協助在通航河(泰晤士河)建造了第一條隧道,并設計了不列顛第一艘螺旋槳驅動的遠洋鐵船SS大不列顛。該船于1843年下水時,已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船只。
布魯內爾設計建造了三艘徹底改變了海軍工程的艦船:SS大西方號(1838年),SS大不列顛(1843年)與SS大東方號(1859年)。
在2002年英國廣播公司舉辦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評選中名列第二(僅次于溫斯頓·丘吉爾)。布魯內爾的貢獻在于主持修建了大西部鐵路、系列蒸汽輪船(包括第一艘螺旋槳橫跨大西洋大蒸汽船)和眾多的重要橋梁。他革命性地推動了公共交通、現代工程等領域。
3、戴安娜
戴安娜(1961年7月1日—1997年8月31日),被大眾稱為戴安娜王妃,英王查爾斯三世(時為威爾士親王)的第一任妻子,威爾士親王威廉及薩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的母親。戴安娜王妃出生于英國貴族家庭。
戴安娜王妃
1981年,戴安娜王妃與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長子威爾士親王查爾斯(即后來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訂婚。他們的婚禮于1981年在圣保羅座堂舉行,這也使她獲授威爾斯王妃的頭銜,并在之后受到公眾的熱烈歡迎。他們在婚后育有兩子,即威爾士親王威廉、薩塞克斯公爵哈里王子。然而,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的婚姻卻因為兩人的不合和查爾斯的婚外情而受到影響。他們在1992年分居,不久之后,他們關系的破裂就被公眾所知。1996年,這段婚姻以離婚告終。
1997年8月31日她在巴黎因車禍過世,享年36歲。
4、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國博物學家、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其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天擇進化(物種起源的解釋),解釋了適應 (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原理),并指出他認為所有物種都是從少數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到了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的理論成為對進化機制的主要詮釋,并成為現代進化思想的基礎,在科學上可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釋,是現今生物學的基石。
5、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杰出卓越的作家和文學家之一。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戲劇家的作品。
威廉·莎士比亞
有關莎士比亞私人生活的記錄流傳下來很少,關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謎。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并與其他劇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種版本出版,水準和準確性參差不齊。
莎士比亞在世時被尊為詩人和劇作家,但直到19世紀他的聲望才達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紀盛名傳至亞、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義時期贊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像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20世紀,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學術運動改編并重新發現價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6、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1687年他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由此奠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并為現代工程學打下了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學說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理論支持,是科學革命的一大代表。
牛頓
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并基于對三棱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并為冪級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
在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發起了一場“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民意調查,在皇家學會院士和網民投票中,牛頓獲得頭冠。
7、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終生未婚,有“童貞女王”之稱。
8、約翰·列儂
約翰·溫斯頓·小野·列儂(1940年10月9日—1980年12月8日),英國歌手和詞曲作者,他作為披頭士樂隊的創始成員聞名全球,該樂隊是流行音樂史上在商業上最成功的團體。
約翰·列儂
披頭士于1970年解散后,他開始了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發行了受好評的專輯,以及標志性的歌曲如《Give Peace a Chance》、《Working Class Hero》和《Imagine》。在1969年與小野洋子結婚后,他將自己的名字加上了“小野”。1975年,列儂從樂壇隱退。1980年,他和小野洋子攜新專輯《Double Fantasy》復出,在專輯發行三周后遇害。
截至2012年,列儂的個人專輯在美國的銷量超過了1400萬。作為創作者或演唱者,他參與了25首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單曲。2002年,他在BBC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榜單中被民眾票選為第8位。2008年,《滾石》雜志把他選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手”第5位。他在去世后于1987年進入詞曲作者名人堂,還兩次進入搖滾名人堂,分別是在1988年以披頭士一員身份和在1994年以個人身份入選。
9、霍雷肖·納爾遜
霍雷肖·納爾遜
海軍中將第一代納爾遜子爵霍雷肖·納爾遜(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勝出,他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進行期間中彈陣亡。
10、克倫威爾
奧利弗·克倫威爾(1599年4月25日—1658年9月3日),英格蘭政治人物,在英國內戰中擊敗了保王黨,1649年處斬了查理一世后,克倫威爾廢除英格蘭的君主制,并征服蘇格蘭與愛爾蘭,在1653年至1658年期間出任英格蘭共和國護國公,成為事實上的“無冕之王”。
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是英國歷史中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一些歷史學家,指責他是“大逆不道”的人物。他在蘇格蘭與愛爾蘭屠殺舊教信徒的行為,被人批評是與種族滅絕無異的行為。另一方面,一些學者視他為英雄。在2002年由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票選中,克倫威爾名列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