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最頻繁的省份_我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2年01月08日01時45分 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緊接著又在此地,連續發生了多次余震,分別是在2022年01月08日01時55分、2022年01月08日01時59分 、2022年01月08日02時 09分、2022年01月08日02時33分、2022年01月08日04時18分、2022年01月08日04時45分、2022年01月08日06時53分和2022年01月08日14時30分,發生的4.1級地震 、3.0級地震、5.1級地震、3.4級地震、3.1級地震、3.3級地震、3.1級地震和4.0級地震。我們可以看到,一天內,青海海北州門源縣就發生了9次地震,僅僅一個小時內就連續發生了5次地震。根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目錄,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18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可以說,近年來,青海省可謂是地震頻發。那么,我國青海境內為何會頻發地震呢?
從地理上講,地球有六個主要板塊,分別是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在板塊交界處,由于地殼運動,屬于地震帶。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地震帶,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匯處。青海的地質構造十分活躍。在造山運動早期,喜馬拉雅山脈受到印度和歐亞大陸的嚴重擠壓和影響,青海形成了地質活動斷裂帶。印度洋每年都會移動并與歐亞板塊碰撞,由于大陸板塊之間的碰撞和擠壓,青藏高原地震帶的地殼運動十分活躍。
青海位于中國西部,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72.11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青海與甘肅、四川、西藏和新疆接壤,是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的一部分。昆侖山貫穿中部,南接唐古拉山,北接祁連山。青海的總體地形是盆地、山脈、河谷交替的高原,青海省地勢以山地為主,地勢平坦,丘陵起伏。全省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最高點與最低點的海拔差為5210米。這里山巒疊嶂,地勢多變,有河流、湖泊,有廣闊的連綿草原,有廣袤的柴達木盆地。
眾所周知,地震是地殼的巖層在受力后迅速斷裂和錯位,以及地表的震動或破壞引起的。隨著地底高溫巖漿還有很強的對流運動,迫使大陸板塊漂移和碰撞。當兩塊板塊在地下深處移動并相互碰撞時,板塊就會變形。當兩塊板之間的擠壓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斷裂,斷裂釋放的能量會傳遞到地面,從而發生地震。青藏高原地震帶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地震帶,也是地震活動最強、大地震頻發的地區。青藏高原地震帶包括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云南的全部或部分地區。這些省份靠近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地殼運動極為頻繁。
為什么我國青海經常發生地震?在分析青海近年地震趨勢時,這些地震的主要成因是印度板塊對歐亞板塊的深層擠壓,略微抬高了青藏地震帶的結構。由于地應力方向隨著地質運動的變化和大陸板塊之間的碰撞和擠壓而發生變化,因此青藏高原地震帶的地殼運動十分活躍。最終,在原地活動應力沖擊斷裂帶和沖擊斷裂帶的影響下,青海將經歷不同震級的間歇性地震。
地震發生地門源縣位于中國青海省東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東部,距省會西寧150公里,東北與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肅省天祝、肅南、山丹縣接壤,南接青海省大通、互助縣,西與本州祁連、海晏縣毗鄰。門源縣總面積689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83.1%,盆地面積占16.9%。位于祁連山東端,地勢復雜,高差巨大。海拔在2388-5254米之間,平均海拔2866米,震中5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3674米。北依祁連山,南依大坂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北高,中間低。境內以山地為主,地形復雜,煤炭資源豐富,是青海省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
那么當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應對呢?地震發生時,不要驚慌,保持冷靜。根據各自所處的位置,及時、充分地開展防護任務。遵守“伏地,抓牢、遮擋”的避震原則。地震發生的時間往往很短,最好躲在兩堵承重墻之間的最小空間內,如浴室、廚房等,盡可能保護頭部。請勿使用樓梯或電梯,疏散時步行,盡可能少攜帶物品,并盡量遠離建筑物外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