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獨狼式恐襲_俄羅斯 恐怖襲擊
在俄羅斯獨立30年的歷史上,俄羅斯經歷的殘酷戰爭,其實并不止俄烏戰爭。
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參與的戰爭,小到2008年俄格5日戰爭,大到國內的車臣戰爭、國外的敘利亞戰爭,俄軍可謂一直都在戰火的邊緣上游走。
很難想象,在北京奧運會進行的2008年,俄羅斯不僅打了一場震撼世界的俄格戰爭,其實還在高加索山區里,進行著一場已經持續近10年的亂戰。
這場10年之戰,就是第二次車臣戰爭。
第二次車臣戰爭打了10年,從1999年一直打到2009年,基本殺光了車臣民間的,但卻釋放出一個特殊恐怖主義群體——黑寡婦。
“高加索的黑寡婦”,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這個群體。她們大多是車臣的妻子,也有少數是親人意外死于車臣戰爭的婦女,都一心要向俄羅斯和車臣政府復仇。
由于車臣當地信仰極端主義的女性都身穿黑袍,蒙面遮頭,只露出眼睛,所以俄羅斯媒體將這些群體稱為“黑寡婦”。
黑寡婦的“登場之戰”,始于2002年,那一年莫斯科軸承廠劇院發生恐襲,車臣劫持800人質。
在39個里,有19個女性,她們身穿黑袍,用黑紗遮臉,眼神冷酷。劇院的畫面傳出后,“黑寡婦”的名字登上各國頭條。
2004年,車臣武裝分子又制造了著名的別斯蘭人質事件,里依然有大量黑寡婦,靠自殺式造成了大量傷亡。
然而,當黑寡婦的名聲傳到國際后,聯合國經過調查,終于找到了黑寡婦們參加恐怖活動的原因,也開始同情起了這群“半無辜”的女人。
那么在20年前,車臣的“黑寡婦”都是自愿去當的嘛?為何聯合國的調查報告,卻讓人同情起了她們?俄羅斯和車臣政府,后來是怎么解決“黑寡婦”問題的?
90年代初,世界各地都不太平,蘇聯解體引起了巨大的地緣政治危機,亞非拉都產生權力真空,內亂、饑荒、戰爭此起彼伏。
這些災難或多或少都跟蘇聯的解體有關,但號稱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卻沒能在第一時間負起國際責任,因為俄羅斯自己的后院也在著火。
俄羅斯獨立之初,經濟一塌糊涂,而且其境內的車臣、韃靼、卡爾梅克等自治共和國,都有獨立的傾向。
葉利欽當時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在民族矛盾最尖銳的車臣,前蘇聯空軍將領杜達耶夫甚至還領導了一場政變,直接趕跑了俄羅斯設置的合法政府,宣布自任總統。
車臣和俄羅斯的矛盾說來話長,但這里長話短說,兩族的世仇可以上溯到沙俄時代。
當時沙俄征服高加索,和車臣人發生大戰,因為戰爭有宗教性質,所以雙方互相屠殺,車臣人死傷慘重。
后來到了蘇聯時期,因為車臣人在二戰中跟著德國反蘇,1944年車臣被蘇軍光復后,車臣人全體被發配中亞,接受懲罰。
車臣人來到了荒涼的哈薩克草原種地,而在發配過程中,以及在哈薩克的生活中,因為環境差和食物、藥品短缺,車臣全族減員近10萬,占總人口40%。
這次發配加深了車臣人對蘇聯人的仇恨,而蘇聯人以俄羅斯人為主體,所以車臣人認為,仇蘇就是仇俄。
1991年蘇聯解體,車臣馬上搞起獨立運動,杜達耶夫成為民族領袖,身邊團聚了一幫獨立分子和。
葉利欽和車臣多次談判,以給予自治權交換車臣留在俄羅斯聯邦內。杜達耶夫嘴上答應了葉利欽,但他實際上反心已決,就是要單干。
杜達耶夫后來以車臣為基地,侵擾印古什和達吉斯坦,俄羅斯忍無可忍。在1994年底,克里姆林宮下令平叛,俄軍和車臣獨立武裝展開了為期兩年的戰爭,這便是第一次車臣戰爭。
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因為自身實力太差,加上戰術使用不當,被車臣獨立武裝打敗。但戰爭在民間造成的破壞,也讓車臣大傷元氣。最后車臣死傷10萬平民,才換來俄軍撤退。
1998年,車臣密集突襲達吉斯坦共和國,俄羅斯被迫發起第二次車臣戰爭。這次戰爭,俄軍換了戰術,用重裝摩步旅攻城,山地步兵旅打游擊,讓車臣武裝無力招架。
趕走獨立分子后,俄羅斯扶持起了老卡德羅夫組建新政府,車臣重新回到俄羅斯版圖。
但在戰爭期間以及后續的剿匪期間,俄羅斯軍隊還是誤傷了很多車臣平民。因為俄羅斯調動很多哥薩克部隊去平叛,哥薩克人性格奔放,也會屠殺平民和戰俘,點燃了不小的矛盾。
兩次大戰下來,近10萬車臣人遇難,很多還是老人孩子。車臣人心里有一道傷疤,一直在流血。車臣地區也出現一大批無家可歸的女人,很多是寡婦,她們幾乎不可能再找到丈夫。
車臣地區的風俗比較保守,女人一嫁就是一輩子,哪怕已經失去丈夫,改嫁也很艱難。這導致很多單身婦女生活在貧困里,運氣好的能靠親朋接濟過日子,運氣差的就如乞丐一般。
在這種極端條件下,極端分子利用了寡婦的恐懼和仇恨,訓練出了最早的女性自殺式。
后世把車臣在內的高加索地區女性叫“黑寡婦”,但其實這些群體不僅僅有寡婦。
這些被極端組織洗腦的女人,有的是喪夫的,有的是喪子的,有的是喪父或者喪母的。反正她們都有一些家人在戰爭里死亡,她們把這些罪過都歸到俄羅斯頭上。
2000年夏天,一個叫哈瓦.巴拉耶娃的女,襲擊了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境內的一個俄軍檢查站。她駕車沖卡并引爆,造成2人死亡,數人傷殘,這次案件被認為是“黑寡婦”襲擊的開始。
巴拉耶娃不是個普通女孩子,他的叔叔老巴拉耶夫是車臣的一個小頭目,手下有一支300人左右的隊伍。
老巴拉耶夫在2000年5月被俄羅斯空軍炸死,隨后這支隊伍交給了巴拉耶娃的哥哥莫夫扎.巴拉耶夫,巴拉耶夫則是車臣恐怖組織頭目巴薩耶夫的手下。
當時,巴薩耶夫團伙接納了很多中東,學到了不少極端手段。其中讓女人和孩子背上去自殺式襲擊,就是中東的常用手段。
為了給老大表忠心,巴拉耶夫主動請纓去訓練女性,他正好有兩個妹妹可以獻出來支持“圣戰”。
從巴拉耶夫的行為,就能看出車臣男性對女性的絕對支配——車臣女人沒出嫁時,父親和哥哥就是她們的“主人”,出嫁后,丈夫就是她們命運的主宰。
隨后,巴拉耶夫讓妹妹巴拉耶娃當了第一個女性,最后她被身上的炸成肉末,僅剩下半個腦袋和幾根手指。
因為巴拉耶娃攻擊前穿著黑袍,戴著黑面罩,所以后來俄文媒體稱她們為“黑寡婦”。但車臣人自有叫法,他們把這些女性叫“的侍女”。
為了起更大的震懾效果,巴拉耶夫還把妹妹訓練、發誓、進攻的過程拍成錄影帶,拷貝了大量備份在市場上售賣,可謂是殘酷至極。
巴拉耶娃的慘死,的確引起車臣民間的議論,在當時的車臣,強烈的民族主義、宗教主義氛圍讓人民都非常亢奮。
于是,因為家園被毀,親人死亡,加上“被侵略”這種宗教上的狂熱,導致議論自殺式襲擊的人越來越多。
在山區,很多父親和兄長會勸說家里的寡居女兒,讓她去附近的“學校”報道,這種地下經校很多和有交流。
女人們被迫前往學校,接受地下講經班的洗腦,其中一些寡居、沒有孩子的女人容易被恐怖組織選中,去當自殺式。
有孩子的女人則往往被勸回家,因為在極端分子眼中,她們很可能因為掛念孩子而產生動搖,在關鍵時刻“壞事”。
除了寡居的女人,兒童也是車臣選拔的對象,這些孩子有孤兒,也有極端分子自己的孩子,她們愿意為所謂的“圣戰”獻出骨肉的生命。
但在選拔“黑寡婦”的過程中,其實很多女性并非自愿,而是被家人逼迫的。
車臣女性本就社會地位不高,如果是寡婦,沒有生活來源,就對父兄的壓力無法招架,最后被迫去找。
她們一部分被洗腦,然后穿去攻擊俄軍,還有一部分接受武器訓練,最后在巴拉耶夫的帶領下深入俄羅斯搞恐襲。
從2000年到2010年,俄羅斯約有十幾次黑寡婦主導的恐怖襲擊,造成數百人死亡。
其中,2002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事件、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俄航爆炸事件,都在全世界造成轟動。
2002年的軸承廠文化宮恐襲案件,就是莫夫扎.巴拉耶夫親自帶隊組織的。
當時,巴拉耶夫一共從車臣帶了40多名,其中19名是“黑寡婦”。這些“黑寡婦”們帶著突擊,每個人腰上都有一顆,準備在關鍵時刻和俄羅斯人同歸于盡。
在襲擊案件中,巴拉耶夫和手下們闖入文化宮,在劇院里綁架了正在看演出的700多名各國觀眾,劇場內的表演者以及工作人員也被扣為人質。
人質們很快發現里一半是女性,一些女性人質向她們求情,讓她們釋放孩子,但沒有得到同意。
在劫持人質幾天后,俄羅斯特種部隊用氣體開路,強行殺入劇院,擊斃35個,俘虜了幾人,但還有一些混在人質里逃跑。
至于19名“黑寡婦”,則在戰斗里全軍覆沒,她們要么被打死,要么自己引爆被炸死。
2003年,“黑寡婦”再度在莫斯科圖申斯基機場制造空襲,兩名女性引爆身上的,炸死17人。
次年8月,恐怖襲擊再次發生,俄航兩架客機爆炸墜毀,造成90人死亡。事后調查顯示,遇害的每架飛機上都有一個車臣“黑寡婦”。
飛機爆炸案1個月后,北奧塞梯的別斯蘭市也爆發了“別斯蘭人質事件”,32個在別斯蘭中學劫持了開學典禮上的1200名家長、學生、老師作為人質。
這32名里,又有幾名“黑寡婦”,她們在9月1如到9月3日之間看管著上千人質,后來在俄軍的強攻里全部被打死。
2010年,“黑寡婦”接著高調行動,制造莫斯科地鐵爆炸案,炸死40個平民,另有100多人受傷。
2013年,伏爾加格勒火車站也被“黑寡婦”襲擊,爆炸造成15人死亡,30多人受傷。
就在這一年,俄羅斯媒體總結了“黑寡婦”對俄羅斯造成的傷害:
從2000年巴拉耶娃自殺式襲擊開始,到2013年伏爾加格勒車站爆炸,“黑寡婦”獨狼或者團體制造25次恐襲事件,造成一千多人傷亡,其中850人直接死亡。
雖然2013年后,俄羅斯安保升級,加上車臣本土的經濟好轉,“黑寡婦”數量減少,但俄羅斯媒體估計還有一些黑寡婦在境外接受訓練,隨時準備回國搞破壞。
“黑寡婦”現象,后來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報告顯示,當地的經濟凋敝,女性權益無保障,宗教極端思想流行,共同造成了“黑寡婦”的慘劇。
“黑寡婦”是宗教狂熱分子,但并不是所有“黑寡婦”都是因為仇恨去當。
據被俘的交代:一些“黑寡婦”是被家人趕出門,缺乏生計才加入。有的車臣女性甚至是為了掙錢而加入“黑寡婦”組織,她們為給家庭還債,自己去當。
所以,不是所有的“黑寡婦”都是狂,例如在別斯蘭人質事件中,兩名黑寡婦不忍心看著兒童受苦,要給他們拿水喝,結果被恐怖頭子擊殺。
俄羅斯媒體曝出這段細節后,甚至有的人主張給這兩個女性組織紀念活動。而當聯合國報告將黑寡婦的無奈公之于眾后,國際上反倒開始同情起了這群無奈的女人。
然而,車臣女人在社會上地位太低,很多人不上學,沒有技能來養活自己,當外界壓力來臨,她們除了放棄生命去自爆以外,別無選擇。
總而言之,車臣地獄般的社會情況,毋庸置疑是戰爭造成的。自車臣在1991年鬧獨立開始,先是杜達耶夫和反對派鬧內戰,然后是和俄羅斯打仗,等兩次戰爭打完已經是21世紀了。
兩次車臣戰爭,把車臣很多地方打成廢墟,之后的反恐戰爭更持續了多年,車臣經濟凋敝,男性失業率超過50%,當地女性更是掙扎在貧困中。
在車臣恢復發展之后,被迫去當“黑寡婦”的事情才少了很多。
俄羅斯在扶起小卡德羅夫當總統后,曾大力支持車臣的女性平權運動,宗教世俗化運動,讓女性受教育,出門工作,有獨立的經濟和人格,避免被男性長輩壓迫。
在第二次車臣戰爭結束的2010年之后,車臣終于成為俄羅斯境內的高速發展經濟體,女性也能光鮮亮麗出門工作,“黑寡婦”活動的新聞就越來越少,直到如今基本消失了。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恐怖背后:『黑寡婦』的前世今生》,方亮
2、《"黑寡婦"是怎樣煉成的》,戴嘉琦